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有蒂突向宫腔,,由少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间质、管壁较厚的血管及子宫内膜腺体组成,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的常见原因,小的息肉可以无症状而仅在B超检查或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时被意外发现。在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率约15%~24%,在行息肉去除术后患者的妊娠孕率可以提高。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广大妇科医生的公认。 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舒黎
B超显示子宫内膜息肉
一、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发生局灶性增生的良 性病 变。多数学者认为,息肉来自未成熟的子宫内膜,尤其是基底部内膜,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而形成,其周围内膜往往表现为息肉样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不孕症患者多伴有 内分泌紊乱 如排卵障碍、黄体功能不全或 子宫内膜异位症 ,此类患者内膜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子宫内膜息肉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目前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较高,被用作初步诊断的筛查工具,随着三维超声及宫腔镜技术的普及,子宫内膜息肉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在单发性息肉中,输卵管开口周围的息肉邻近输卵管开口,导致输卵管功能的下降,阻止精子及受精卵的运行及结合而影响妊娠;多发性息肉则可能引起宫腔形态和容积改变,在宫腔内形成占位,阻止精子运输及胚胎着床而阻碍妊娠;少部分息肉本身血循环不足而引起变性、坏死、出血,引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
宫腔镜下单发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下多发子宫内膜息肉
二、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时机
对于什么样的息肉需要手术治疗尚存在争议。不孕患者伴有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应及时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息肉去除后,宫腔形态及容积恢复正常,内膜层得到修复,使受精卵易于着床,提高妊娠率,及时治疗的另一原因是少部分患者甚至存在局部内膜过度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变可能;单发息肉一般认为直径小于1cm时对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也有学者认为单发内膜息肉持久存在,即使很小也可能会损害生育能力,在病灶去除后可以提高生育能力。因此,对于不孕症患者,若子宫内膜息肉是唯一已知的病变时,不论大小或息肉的数量可考虑及时去除;若有其他不孕因素,单发的且较小的息肉可以期待观察,多发息肉及单发较大息肉建议及时去除。宫腔镜技术可以作为评价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规手段,手术方式分为刮除和电切两种。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刮除对内膜损伤小但复发率较高,电切复发率低但对内膜损伤较大。由于内膜损伤大多是不可逆的,因此,我们中心在宫腔镜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时,往往采用刮除加冷刀去除蒂部的方式,既避免了内膜的损伤,又尽可能减少复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