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
复发性流产之母体界面的“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at the Feto-Placental Front Line: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IMAJ • VOL 16 • OctOber 2014 上海计生所医院妇科黄先亮
母胎界面的交流体系包括两个方面:胎盘和旁分泌。胎盘的功能部位是绒毛滋养层,旁分泌的功能部位是胎膜。胎盘局部母体血液充满绒毛滋养层,胎儿血液位于绒毛腔隙的毛细血管网中,母血与胎儿血不直接接触,但在胎盘局部完成氧气、营养物质及代谢物质的交换。
受孕时胚胎的植入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定位、黏附及侵袭包埋入子宫内膜,胚胎进一步发育胎盘形成,每一步都是胚胎与子宫局部的直接对话。这一过程必须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增加的植入窗口期才可以顺利完成,推测细胞因子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胚胎的定位黏附过程中,粘附分子及其配体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胚胎及子宫内膜局部要正确的表达粘附分子及其配体,另外白介素家族参与其中,激素调节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在胚胎侵袭埋入蜕膜化的子宫内膜过程中,许多酶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胚胎有一半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父方,对于母体来说相当于半同种异体移植,因此植入时母体对滋养细胞抗原会发生免疫排斥,但因为同时母体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发生了短暂的抑制保证了植入的顺利完成。
复发性流产(RSA)是指连续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有多重因素引起,表现各异,可发生于妊娠各个阶段。
免疫因素是RSA的重要原因,表现为Th1细胞免疫增强,Treg细胞减少,NK细胞增多等。这些现象可表现在子宫内膜局部,也可表现在外周血中。母胎界面HLA分子相互作用,调节NK细胞的活性,包括NK1和NK2亚群。外周血NK细胞因子主要是分泌1型细胞因子,如IFNr和TNFa,某些刺激也可诱导2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4,IL-5,IL-13。在RSA患者中,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和杀伤活性可用来预测下次流产的风险,也是 不孕 或流产的影响因素和预测因子。NK细胞数量过高时可能是免疫性 不孕 和RAS的重要原因。在RSA患者,Th1-Th2平衡被打破,外周血Th1细胞因子增多,NK细胞活化和增殖,使细胞毒性NK细胞募集到子宫,引起流产的。另外子宫内膜局部免疫紊乱,细胞因子及激素生成异常表达,下游信号途径紊乱,导致NK细胞亚群失调,NK细胞功能异常,进而导致妊娠失败。
NK细胞和抗磷脂抗体(APL)
普通人群中APL的携带率为5-17%,RSA患者要高的多。在APS-RSA患者中,NK细胞数量的增多与流产时孕周减少有相关性。NK细胞可能促进了APL引起的损伤,也可能是单独引起病理性伤害促进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RSA的发生。APS与RSA的相关性已明确,RSA被列入APS的诊断标准之一。
APL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妊娠丢失,如蜕膜血管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子宫内膜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多及抑制抗凝。此外APL抑制滋养细胞分泌HCG,阻止金属蛋白酶尿激酶与滋养层受体的结合,抑制蜕膜细胞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胎盘活化NK细胞的TNFa,IL-1b和IL-6的表达。
NK细胞,甲状腺和APL
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和APL与 不孕 、流产和早产相关。甲状腺抗体及机体其他自身组织抗体在妊娠时功能被抑制, 分娩 后会反弹,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产后免疫抑制因子功能的快速下降,引起抗体的功能重建及反弹。亚临床 甲减 可能损伤妊娠过程,扰乱胎儿发育。一般起源于潜在的自身免疫,是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最常见因素。TSH可能是免疫反应的直接刺激因子,甲状腺素利于DC细胞、NK细胞和T细胞的迁移增殖。外周血NK细胞系的测定对预测 不孕 患者或RSA患者再次妊娠结局强于NK细胞活性。因此有必要对妊娠失败患者评估其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
结论
NK细胞和其他自身免疫因子的相互作用,如APS和甲状腺抗体,可能与妊娠失败相关,炎症或自身免疫反应时NK细胞数量的改变可能是重要原因。因此针对RSA患者有必要研究不同部位NK细胞及刺激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功能。
如果你看到这,那真的是非常感谢你的耐心。你和我一样都是被标题党给骗了。看到题目很有意思,篇幅也不长,感觉也应是言简意赅之作,想翻译后和大家分享,翻译到一半感觉上当了,文章重点根本不是谈母胎界面那点事,作者想讲的是NK细胞在RSA中的意义。但内容也很泛泛,没有深入的讲解作用机制。查了下SCI影响因子:0.879,明白啦,看来只有看高分值的文献才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啊O(∩_∩)O,抽时间一定再找一篇高分值的文献与大家分享。
最后我简要概述一下该文吧:(以后看文章一定要翻到最后看看有总结么^_^)
1. NK细胞在复发性流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 NK细胞和APL或抗甲状腺抗体对RSA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3. RSA患者应该检查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