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央视名记崔永元和复旦教授卢大儒就转基因问题进行了交锋,交锋擦出了火花,但火花并没有演变为知识风暴,没有让转基因知识更科普化,反而给大家的感觉是一头雾水。在这场转基因争论中,作出的科学普及和影响力“明显不足”。
来自百度的定义:转基因就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 DNA 片段。 DNA 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而转基因技术需要 miRNA 的参与,人工合成的 miRNA 已经成功应用于沉默预期靶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人工合成的 miRNAs 既能够特异性地沉默单一基因,也可以同时沉默多个相关但不相同的基因。 miRNA 是一类小的 RNA 分子,它们不编码蛋白质,而是通过跟目标 mRNA 序列以碱基对互补的方式结合而抑制转录后的基因表达。
当然,所有问题需要一分为二,首先我们来看积极的一面: miRNA 在细胞分化,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对于 miRNA 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及利用最新的例如 miRNA 芯片等高通量的技术手段对于 miRNA 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会使人们对于高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网络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也将使 miRNA 可能成为疾病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记,还可能使得这一分子成为药靶,或是模拟这一分子进行新药研发,这将可能会给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其次,大家也不能忽视它的另一面: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课题组一项非常令人惊奇的发现——植物的微小核糖核酸( miRNA )可以通过日常食物摄取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和组织器官。并且 , 一旦进入体内 , 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 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因为目前大家对 miRNA 的认识尚是冰山一角,谁能确定某一次台风的来临不是一只美丽蝴蝶的翅膀微扇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