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高发于50多岁女性的宫颈癌宫开始“攀”上花季少女?其诱发因素是什么?关键因素又是什么?本期《名医》邀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陈勍为我们——
揭晓宫颈癌年轻化的奥秘
本刊记者 詹丽茵 通讯员 王海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科陈勍
17岁的高中女孩徐可(化名)近段时间发现自己的内裤上总是粘着很多的分泌物,而且气味很重,她开始每天都使用温水清洗外阴,并使用了一些专门清洗外阴的药物,但不见效果。于是在妈妈的带领下找医生进行了一番咨询,医生开了消炎药给她吃。然而吃了几个月的消炎药,徐可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妈妈遂带着她去医院做全面检查,结果发现徐可的宫颈出现异常,最后病理切片确诊为宫颈癌。
年仅17岁的花季少女怎么会患上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徐可的家人怎么也想不明白,然而当今像徐可这样被宫颈癌缠身的女孩并不少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陈勍告诉记者,徐可过早有性行为,且多个性伴侣, 感染 了人类乳头瘤状病毒16型(HPV16),虽然未经生育阶段,她一样会患上宫颈癌!所幸徐可的宫颈癌属早期,可以进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她仍有生育能力。
陈勍表示,以往宫颈癌多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医学上将年龄小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之为年轻宫颈癌患者,但近些年来,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患上宫颈癌的人数显著增多,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初诊时已经 是中晚期患者。据北京市卫生局2009年对宫颈癌患者的统计发现,宫颈癌发生率较之10年前已增长了3倍,其中 死亡率 最高的地区是 山西 ,最低的是 西藏 。而全球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
奥秘一:性交不当为导火线
陈勍指出,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很多,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是早性交(18岁以下),多性伴侣所致HPV感染,早婚、早育、多生育(3次以上),多次宫腔宫颈操作,营养不良等因素。特别是与性生活不洁有密切关系,初次性交年龄越小、性伴越多、性交越频、其发病率就越高, 所以 初次性交年龄低于15岁的,患上宫颈癌的几率为正常人的10倍。这是因为少女的宫颈组织细胞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比较嫩弱,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对外界致癌和促癌物质敏感,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病,随着年龄和性经历的发展,女性生殖道防御 系统才逐渐发育成熟,具有正常的抗病能力。若还未发育成熟时便开始性交,而性交对象为HPV的携带者时,就很容易通过性交将HPV感染在其尚未成熟的宫颈组织上,所以宫颈癌“缠上”花季少女并非没有道理,近年来,社会“开放”、“性开放”、“早熟“等等原因使得年轻人初次性交年龄显著提早,社会及学校性教育缺乏,年轻人性交时不懂得正确使用安全套,容易受HPV感染。
再者,丈夫有两个以上性伴侣的,妻子存在的危险率为正常人的5倍。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宫颈癌发病率比一般妇女高,患病的危险性与其性伴侣数成正比;拥有≥10个性伴侣者较1个性伴侣者的患病相对危险性高3倍以上。这是因为精子进入阴道后会产生一种精子抗体,此抗体一般要在四个月左右方能消失。若性伴过多,性交过频,则会产生多种抗体,在短时间内进入体内,从而干扰了产生精子抗体的抗体反应,故而易患宫颈癌。
此外,宫颈癌的发生也可能来源于母亲。处于生育时期的妇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生殖细胞发生畸变。她们的后代出生后常易患癌症。比如妇女在服用某些 孕激素 含量高的避孕药或使用雌激素期间怀孕,其所生的女孩日后发生 宫颈腺癌 的可能性比一般女性大。
因此陈勍总结,当今社会青少年性自由的增长是性传播性疾病的发生乃至宫颈癌发病增加并年轻化的第一原因。配偶是高危男子(即配偶是前列腺癌、阴茎癌或其前妻是宫颈癌患者)的妇女患宫颈癌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对抗招数:花季少女包里必备安全套
陈勍指出,年轻人谈恋爱,容易干柴烈火,抵制不住一些诱惑或出于对性爱的好奇心理,但又缺乏采取安全措施的意识,常常亲手将自己推到疾病的“漩涡”里。此外,许多女性对宫颈癌的发病症状并不了解,待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到了难以治愈的地步,所以预防是十分关键的。如何预防?那就要求女性们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进行性生活时,注意进行有效的防护。其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避免病毒的感染。当然安全套也要经正确的使用才能起到阻挡病毒的作用。陈勍表示,性伴侣数的增多也为 性传播疾病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他建议,忠于爱情,杜绝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减少受到病毒感染的几率。
此外,陈勍表示,父母是保护花季少女的最关键人物,应当在适当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正确爱情观、慎重交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过早性交、多性伴侣,正确的自我保护措施。甚至为孩子备好一些安全套。切忌一些家长碍于父母的身份,而不敢实施这一举措,因为这一举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花季少女们远离宫颈癌的“纠缠”。
奥秘二:十个宫颈癌患者九个为 HPV 感染
“宫颈癌与HPV感染分不开。”陈勍表示,HPV(人乳头瘤病毒)属乳头瘤家族,是DNA病毒,具有感染性,可引起遗传损伤,使宫颈细胞出现混乱无序的增生,发生宫颈癌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导致宫颈癌。最常见于年轻及性行为活跃的人群。其高发年龄在20~25岁之间,由于年轻妇女性生活频繁,免疫系统易受HPV感染。持续HPV感染者,很可能发展成细胞学形态异常。
HPV在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表现为:约50%的妇女在开始性生活后两年内可发生生殖道感染,75%~80%的妇女一生中有可能感染。其高峰年龄为18~28岁,可反复感染。虽然HPV感染的自然清除时间是7个月~12个月,但仍有约10%~15%的35岁以上妇女有持续HPV感染。HPV感染与宫颈癌流行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约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合并HPV感染。可见HPV感染为宫颈癌年轻化的罪魁祸首。
正常的宫颈在HPV感染之后才能发生病变,一般的感染人体可以通过自身免疫把它消除,如果消除不掉而在身体里存活下来就会成为持续性的感染,这时就会先发生宫颈癌的癌前病变。
“从HPV感染到宫颈癌 癌 前病变到发展成宫颈癌一般存在8年的潜伏期,从预防治疗HPV感染到处理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都有足够的时候,关键是要重视。”陈勍强调,“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一个重要警示,并非所有的HPV感染都会发展成宫颈癌,真正的HPV感染发展成癌症只有2%的危险性,但也不能忽视对HPV感染的处理。”
所以,预防年轻女性HPV感染对预防宫颈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陈勍表示,宫颈癌早期一般无症状,一旦开始出现症状,治愈的难度就大大升高。其中最明显的第一个症状为阴道流血。年轻患者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及便后出血;或者出现阴道排液增多,并呈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不过宫颈癌虽然可怕,但也不是不能完全治愈。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100%,并且,如果治疗及时的话,年轻女性尚可保留生育功能。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呢?
对抗招数:妇检是女性的“护身符”
陈勍指出,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是宫颈癌防治的关键,也是女性远离宫颈癌的一道“护身符”。
在宫颈癌的筛查中,HPV检查和LCT检查(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两种方式,HPV检测可以检查患者是否感染HPV及类型,LCT则主要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即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特别是LCT检查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为100%,也能发现癌前病变。
陈勍建议:年轻女性一旦开始有性生活后,就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一般提倡有3年以上性生活或20岁以上有性生活的妇女应每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尤其对宫颈重度糜烂、接触性出血、宫颈湿疣的高危妇女人群应注重筛查。以下人群也应每隔2~3年做一次妇科防癌检查:18岁以前有性生活、性生活频繁紊乱、多次生育、患 性病 、宫颈炎症和糜烂、性生活后阴道出血、绝经以后阴道有分泌物者尤其是血性分泌物、45岁以上虽没有任何症状者应定期做常规检查。
除了检查之外,陈勍表示花季少女若想摆脱宫颈癌的“垂青”,还应做到:洁身自爱,避免过早性交, 固定性伴侣,节制性生活次数;提倡晚婚晚育、计划生育,避免对子宫颈的创伤;保持下身清洁;及时治疗慢性妇科炎症,处理癌前病变;忌烟酒、避免生冷、油腻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