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
43岁,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医保药物审核专家组成员,黄浦区青联副主席,浦东新区科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联委员。
当年梅艳芳因为想要保留生育能力而错失最佳手术时机。十年后,宫颈癌患者保留子宫将不再是梦想。仁济医院副院长王育教授,为了完成患者生育梦想而甘冒风险,成功实施了保留子宫的宫颈癌根治术。她认为,将来一定会出现保留卵巢的卵巢癌手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王育
2003年,当梅艳芳年仅40岁就因罹患宫颈癌而香消玉殒时,很多人为她英年早逝感到惋惜,甚至谈癌色变。当年梅艳芳因为想要保留生育能力而错失最佳手术时机。十年后,宫颈癌患者保留子宫将不再是梦想。
仁 济医院副院长王育教授,为了完成患者生育梦想而甘冒风险,成功实施了保留子宫的宫颈癌根治术。她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突破,未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完全 可以兼顾女性的生育梦想。卵巢是维持女性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将来一定会出现保留卵巢的卵巢癌手术。”王育同时呼吁女性朋友一定要定期体检,通过必要的体 检,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提高肿瘤治愈率。
宫颈癌年轻化
子宫癌、卵巢癌、宫颈癌,是妇科三大肿瘤。在生殖道肿瘤中,宫颈癌是仅次于卵巢癌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美国,5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大于3.1%,而中国宫颈癌发病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
“宫 颈癌一般高发于50-60岁的中年妇女,我从医的前十年,几乎没有见过35岁以下的宫颈癌患者。但是近十年来,患者的年龄不断降低,有的甚至20多岁就已 经罹患宫颈癌。”提起宫颈癌的年轻化,王育颇为担忧,她说这与当前一些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改变,如过早性生活、性伴侣过多、吸烟、压力过大等因素密切相 关。
但是,王育同时也指出,宫颈癌是妇科三大肿瘤中唯一通过普查能早期发现的病灶。宫颈癌的年轻化趋势,也与近年来普查的加强有关。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结合HPV检测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治愈率已有明显提高,死亡率也有明显下降。
和 卵巢不同的是,宫颈可以通过医师的直接视诊来观察,医生做检查的时候,窥具打开阴道后就可以暴露宫颈,为预防宫颈癌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方便。早在19世纪 20年代,希腊医学家Papanikolaou发明了从宫颈上获取细胞进行肿瘤筛查的方法,即所谓的宫颈刮片,这一发明改变了宫颈癌的筛查方法。近年来, 大城市女性对于体检的重视,使得早期的宫颈癌发现率大大提高,很多发生恶变的早期肿瘤是可以通过早期预防进行干预的,宫颈癌整体的死亡率也就得到了大幅度 下降。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宫颈刮片又被一些更好的新方法取代,医生可以采用一个刷子在宫颈上取细胞,通过薄层涂片以及计算机辅助等方法,提高检 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就是在门诊通常采用的TCT、CCT或者LCT等方法,但原理都类似。
王育说,宫颈癌真正的致病凶手其实是 人乳头状瘤病毒(简称HPV)。99.7%的宫颈癌均由HPV感染引起。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宫颈上一块特殊的部位(鳞柱交界)是HPV容易感染的部位,如 果人的免疫力有问题,导致HPV持续性地感染,那么将会容易导致宫颈的癌变,当然也不是个个持续感染HPV的人,都会发生癌变,只是相对于没有HPV持续 性感染的人来说,这些人群更容易发生宫颈癌。
另外,宫颈癌和众多高危因素有关,譬如性伴侣更换频繁、性生活不卫生、过早性生活、多 产等等,也有人认为宫颈癌与吸烟有关。比如多产的因素,是因为宫颈癌与激素的改变有关,女性怀孕后雌激素上升,会使鳞状细胞在子宫外口与宫颈内口的交界处 移位区域出现异性,多次妊娠容易使移型区域的细胞产生异性,诱发肿瘤。
很多人认为,宫颈糜烂就是宫颈癌,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王 育说,“宫颈内口的柱状上皮细胞本身呈红色,像草莓,而子宫外口的鳞状上皮细胞呈白色,在交界处移型区域,柱状上皮看起来就像是糜烂,其实这只是一种表 现,并不是一种病变。当然,有些宫颈形态正常的也不排除没有宫颈癌。”
那么,得了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如何鉴别呢?王育说,以前的宫颈刮片巴氏分级检查,缺乏病理性检查,现在可以通过薄型细胞检查,来进行细胞学的检查,通过筛查出的异常人群再行阴道镜检查确诊,这样的结果更精准。
保留子宫的根治术
生殖道肿瘤手术,往往会切除子宫、卵巢等器官,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及维持内分泌功能是个致命打击。当年梅艳芳就是因为想要孩子保住子宫,而迟迟没有做子宫切除手术,最终香消玉殒。十年后,随着宫颈癌早期发现率的提高,完全可以通过保留子宫的根治术来完成生育梦想。
曾有一个36岁的女性宫颈癌患者,恋爱经历颇为坎坷,好不容易找到如意郎君,原准备结婚,然而晴天霹雳,婚前半年查出子宫癌,肿瘤直径超过4厘米,病人非常希望手术能够保留子宫,完成生育梦想。
“这 次婚姻对她来说非常重要,而孩子是家庭幸福的纽带。”为了满足患者的要求,王育不得不冒着风险,为她实施了保留子宫的根治术。手术中,王育先把子宫体与子 宫颈拿出体外,在病理冰冻切片引导下进行病灶切除。因为,在病理切片的保证下,术者能清楚地知道肿瘤的浸润范围,从而精准确定切缘在哪里,比肉眼手术更加 精准。肿瘤切除后,子宫再被植入患者体内,这样既保留了子宫,又切除了肿瘤。手术非常成功,这位患者最终如愿以偿,完成了生育梦想。这次大胆的尝试,也让 王育感到满足,至今为止她已经成功实施了2例保留子宫的根治术,“医生的幸福,不单单是把病治好,而是把幸福给予患者。”
对于王育 来说,妇科肿瘤,不是简单的“一切了之”,灵活运用“肿瘤根治手术加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大大提高肿瘤的治癒率。王育说,以前,宫颈癌手术 是妇科最大的手术,因为宫颈癌往往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失去了先期手术的机会,只能做放疗。而宫颈肿瘤侵袭宫颈周边的韧带、血管、淋巴结,使得骨盆下端成 封闭状态,而骨盆解剖结构复杂,静脉丰富,增加了手术并发症。新辅助化疗方法,对于晚期病人,可以先用2个周期化疗药物,使肿瘤病灶明显缩小,为手术争取 时间,使90%的晚期患者获得后期手术机会,提高治愈率。
在王育接诊的宫颈癌患者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病例,即使是子宫全部切 除,也不意味着肿瘤不会复发。曾有一位50岁的福建患者,因为子宫良性病变而做了子宫全切,但手术三四年后发现阴道前残端长了鳞状细胞肿瘤,这个病人在多 家医院就诊均遭婉拒,原因是手术难度太大。后来王育给她做了残端肿块的切除,一以来效果很好。因此,王育提醒患者,即使是子宫切除的病人,仍然需要每年定 期的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发展,妇科微创手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王育对各种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她说,以前宫颈癌手术至少要在腹部开一个15厘米的切口,而现在腹腔镜微创手术,只需在腹部开3-4个直径不超过1厘米的孔,可以做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根治,而且安全性更高,出血量更少。
“微创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大大降低,以前开腹手术出血800毫升,现在微创手术出血不超过100毫升。当然,微创手术对医生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微创手术将是未来妇科手术的发展趋势,用最微小的创伤取得最好的效果,未来只用一个单孔就能做各种脏器手术。”王育说。
挽救生命甘冒风险
从 医二十多年来,王育擅长各种良恶性宫颈疾病,子宫肌瘤、良恶性卵巢肿瘤的综合诊治,特别擅长各种复杂性妇科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由于妇科肿瘤长在盆腔深 处,周边解剖结构复杂,手术中常有险情发生,面对许多命悬一线的患者,王育“不抛弃不放弃”,宁愿冒着巨大风险,也要为患者背水一战。
曾 有一个病人做了子宫内膜癌切除手术,子宫全部切除,没想到5年后盆腔内又长出一个10厘米的大肿块。初次看到这个病人,王育也感到这个复发的巨大肿块又将 面临很大的手术风险。不过,对病人强烈的责任心还是促使她一探究竟。在剖腹探查时发现,盆腔里有一个十几厘米大的肿瘤,与后腹膜、肠道、输尿管等脏器粘连 在一起,这种手术风险极大,粘连会造成脏器损伤,而且随时会有大失血的可能而导致病人死在手术台上。
手术中,王育跟家属讲明风险,家属当场痛哭,求王育救救病人。带着家属的嘱托和信任,王育继续进行手术,结果手术十分成功,当这十几厘米大的肿瘤切下来时,家属感动得差点跪下来。
还曾有一个农村妇女,宫颈后方长了一个巨大肿块。这是一场艰难的手术,从早晨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患者麻醉醒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拉着王育的手说,“谢谢你,救了我。”王育感叹,“此时更能体会到医生的价值,再累也值得。”
有 一个87岁的老太太,坐着轮椅住进医院。老太太腹部长了一个十几厘米的肿瘤,而且还有发烧、糖尿病等并发症。面对这样的高危病人,医生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 ——老太太万一下不来手术台怎么办?不过,家属一句“我们相信你”,让王育打消了顾虑,有信心和动力站上手术台,并成功实施手术。
在 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很多医生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愿意实施高风险的手术。而为了挽救生命而敢于冒风险的医生,更值得钦佩。王育坦言,是患者的信任给她挑 战的动力和勇气,“一个病人往往牵扯到一个家庭,手术风险很大,需要家属和医生共同承担责任,患者、家属的充分信任,才能让医生有决心背水一战。”同时, 她也呼吁:“良好的医疗秩序、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