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细菌性阴道病( BV )?
细菌性阴道病( BV )是正常寄生在阴道内的细菌菌群失调所致的混合感染。 BV 是最常见的阴道炎症,最初被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 Gardner 和 Duke 在 1955 年首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有特征性的线索细胞, 1984 年被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细菌性阴道病与许多严重的妇产科并发症比如早产有直接关系。 武汉协和医院妇产科李晓艳
2.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患 BV ?
BV 经常发生于性活跃年龄女性,更常发生于较早开始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以及曾有或伴有性传播感染的女性,无异性接触史的女性发病率最低。在不使用任何避孕工具和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女性中更常见,而与口服避孕药无关。使用杀精药女性发病率较低。女性同性恋调查发现,患者女伴更易感染,说明在与同性有性关系的女性中,可通过性传播,可能是通过性器官的直接接触,或通过手指,或共享性器具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发病因素包括:多性伴、阴道冲洗、吸烟、经济条件差、种族因素、宫内节育器、口交、过早开始性交、经期性交、同性间性交。有研究报道 9951 名城市已婚妇女进行调查,细菌性阴道病的患病率为 5.3% 。 3. 什么原因引起 BV ?
生理情况下,阴道内有各种厌氧菌及需氧菌,其中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酸杆菌占优势。细菌性阴道病时,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主要有加德纳尔菌、动弯杆菌等其他厌氧菌,部分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其中以厌氧菌居多,厌氧菌的浓度可以是正常妇女的 100 ~ 1000 倍,厌氧菌繁殖的同时可产生胺类物质,碱化阴道,使阴道分泌物增多并有臭味。
4.BV 有哪些临床表现?
10 %~ 40 %患者无临床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性交后加重,伴有外阴瘙痒(一般不重)。检查发现分泌物呈均质、稀薄、灰白色,阴道粘膜无充血等炎症表现。
4. 如何诊断 BV ?
下列四条中有三条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1 )匀质、稀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常粘附于阴道壁。
2)阴道PH>4.5(PH多为5.0-5.5)。
3 )胺臭味试验阳性。 取阴道分泌物少许放在玻片上,加入 10% 氢氧化钾 1-2 滴,产生一种腥臭气味,这是由于胺遇碱释放氨所致。
4 )线索细胞阳性。取分泌物少许放在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混合,高倍显微镜下寻找线索细胞,在严重病例,线索细胞可达 20% 以上,但几乎无白细胞。线索细胞是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于细胞边缘粘附颗粒状物即各种厌氧菌,尤其是加德纳菌,细胞边缘不清。
5.BV 有哪些危害?
妊娠期妇女患细菌性阴道病可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子宫内膜炎。非妊娠期妇女经侵入性操作后可引起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
6.BV 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
( 1 )对无症状 BV 无需常规治疗,但应对拟行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刮宫术及宫腔镜检查等手术的所有 BV 患者进行治疗,以免术后感染。
( 2 )无需常规治疗患者性伴,但对反复感染或难治性 BV 患者的性伴应予治疗。
(3) 对有早产史的BV及所有有症状的应予治疗。
(4) 孕期应用克林霉素膏阴道上药不能降低BV孕妇早产发生率,不主张选用。
( 5 )对非孕期妇女,可选用替硝唑治疗。
用药方法:
1 )口服药物:首选甲硝唑 500mg ,口服,每日 2 次,共 7 日;或克林霉素 300mg ,每日 2 次,共 7 日。目前不推荐应用甲硝唑 2g 顿服。
2 )局部用药: 0.75% 甲硝唑阴道凝胶, 5g ,每晚 1 次,共 7 日;或克林霉素软膏涂布阴道,每次 5g ,每晚 1 次,共 7 日。局部用药效果与口服药疗效相似。
7. BV 如何进行治疗后随访?
治疗后无症状者无需常规随访。细菌性阴道病较易复发,对于症状持续存在或重复出现者,应复诊,再次治疗的用药应不同于初次用药或重新选择治疗方案。对于持续性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后,使用甲硝唑阴道凝胶,每周 2 次,连续 6 月,可获得 6 个月的临床痊愈。
8. 什么是复发性 BV ?
复发性 BV : BV 在 1 年内反复发作 3 次或以上者。
目前认为复发性 BV 是患者阴道内相关微生物再激活,而不是再感染。多数治疗对 BV 治愈率为 80-90% , 15-30% 病例治疗后 3 个月复发。一项治疗后为期 6.9 年的随访研究中, 52% 患者至少复发 1 次 .
有专家提出对复发性 BV 采取巩固治疗:第一个方案是每 2 周阴道用甲硝唑膏 10 天,共 6 个月;第二个方案为开始用克林霉素膏治疗,之后在月经后用甲硝唑膏治疗,共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