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客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到底有多可怕? (原创)

赵芳
赵芳主任医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生殖医学研究所

妊娠期 高血压 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 5~10% 。该组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即便在发达国家,由 高血压 疾病引起的孕产妇死亡率达 16% ,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赵芳

一、如何诊断妊娠期 高血压 疾病

通常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化验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通过恰当的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 ≥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 ,即为血压升高;对首次发现血压升高者,应间隔至少 4 小时复测血压,两次血压均升高即可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血压升高是本病常见的表现,但自觉头痛、视力改变或上腹不适、尿蛋白阳性、血小板、肝功能异常等在诊断中亦有重要价值,有少数患者血压可在正常范围内,却突然出现抽搐或妊娠期 高血压 疾病的严重并发症。

二、怀孕是如何引起或加重 高血压 的?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亦未明了。由于在胎盘娩出后本病常可缓解或自愈,有学者称之为“胎盘病”,但很多学者认为是母体、胎儿、胎盘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本病有哪些高危因素呢?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孕妇年龄 ≥40 岁、首次怀孕、有子痫前期病史、母亲或亲姐妹有子痫前期病史、妊娠间隔时间 ≥10 年、多胎妊娠、初次产检时 BMI≥35kg/m2 、孕早期收缩压 ≥130 mmHg 或舒张压 ≥80 mmHg 、抗磷脂抗体阳性等均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

四、本病会使母体发生哪些改变?

本病主要引起母体全身小血管痉挛,各系统各脏器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肝、肾、血液、内分泌、子宫胎盘等各个脏器的功能障碍或严重损伤,危害母儿健康,甚至可导致母儿死亡。

五、妊娠期 高血压 疾病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1.  妊娠期 高血压 (孕前无慢性 高血压 ,妊娠期出现 高血压 ,产后 12 周内恢复正常);

2.  子痫前期(孕前无慢性 高血压 ,妊娠期出现 高血压 ,同时伴有尿蛋白化验结果阳性;根据严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和重度,重度患者可出现持续性头痛、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少尿、血管内溶血、 黄疸 、心力衰竭、肺水肿、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孕 34 周以前发病等);

3.  子痫(突发抽搐,可发生于分娩前后或分娩过程中,由于在抽搐过程中患者昏迷、无意识、无呼吸动作,对母体和胎儿危害极大);

4.  妊娠合并慢性 高血压 ;
5.  慢性 高血压 并发子痫前期。

六、如何预防

1.  适度锻炼、合理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情;
2.  合理饮食,补钙(每日钙摄入量小于 600mg 的孕妇建议口服补钙,至少 1 克 / 天);
3.  阿司匹林抗凝治疗(适用于有高凝倾向的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妊娠期 高血压 疾病发病率较高(可占妊娠总数的 5~10% ),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变化迅速,随孕周增加、分娩和产后生理变化及各种不良刺激均可导致病情突然加重,是产科三个致命性疾病(妊娠期 高血压 疾病、产后出血、 感染 )之一。因此,所有孕妇在孕期均需正规按时产检,及时发现血压升高、尿蛋白等异常,早防早治,避免不良的临床结局。

七、如何治疗

一旦确诊妊娠期 高血压 疾病,需要听从产科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根据病情轻重采取相应治疗。基本的治疗原则包括休息、药物镇静、硫酸镁解除小血管痉挛、合理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稳定,同时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母胎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终止妊娠。

八、长期结局

通常妊娠期 高血压 在产后 12 周内可恢复正常,而妊娠期 高血压 疾病中的慢性 高血压 往往在产后 12 周以后仍持续存在血压升高。许多临床研究表明,孕期罹患子痫前期的女性远期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2007 年一项多中心随访研究报道,产后中位随访 26 个月, 3375 例子痫前期患者中有 20% 出现了 高血压 病。因而对于孕期发生过 高血压 的女性,产后数月的随访评估与之后内科定期的体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系成佳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显示全文

发布时间:2016-08-04 08:20

赵芳主任医师
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生殖医学研究所
擅长:擅长女性不孕症、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症、习惯性流产及妇科杂症的诊治。

上一篇: 羊水穿刺到底查的是什么? (原创)

下一篇: 不孕症是选择试管婴儿还是腹腔镜手术? (原创)

好孕日记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

最多可输入1000个字

回复
确定

提示

只有发帖本人才能操作哦~

城市
医院
医生
问题大全按字母浏览问题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