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短短三十年,人类精液缩水4倍
多年来,WHO 手册一直是精液分析领域内的权威参考资料。200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便针对精液常规检查制定出了第五版精液分析标准化手册(第5 版《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分析实验室技术手册》),其覆盖面明显扩大,将更有助于普通医学科研工作者了解精液分析的操作。该手册不但描述了精液分析中常规变量的测定方法,还描述了对精子功能检测具有重要价值但不常见的其他多种检测方法。手册记录了体外受精及宫腔内 人工授精 过程中精液处理的方法和技术,还详述了多种精液评价的实用技术。手册对进行精液分析的实验室均有指导意义,第5 版手册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指导手册,在同类手册中最具指导意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张亚东
随着该手册的翻译工作的逐步完成,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我国各大医院也将陆续推广并实施新的标准,其中,部分指标的正常值比起旧版有所下降。不少目前精子质量低于正常值的男性,在新标准下会“变为正常”。该如何理解这种标准的下降?
新版精液分析标准三大变化
1.精子活动性分级不同
在旧版标准中,A、B、C、D级分别代表显微镜下快速前进运动、慢速前进运动、非向前运动、极慢速运动或不动这四类精子。A级精子所占比例在2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加起来在50%以上的为正常;而新版标准建议,快速前进运动和慢速前进运动的精子被合为同一级别。
实际上,只要精子是向前运动的,无论快慢,都有使女方受孕的可能。而且,通过显微镜观察判断精子的移动速度是快是慢,有检验人员的主观因素存在。
2.精子总数微调
按照旧版标准,一次射精精子总数在4000万以上为正常,这一指标在新版标准中微降至3800万。旧版标准对每次射精精液的体积、精子密度的正常值有分别规定,而新版标准取消了体积和密度的指标,只强调精子的总数,“有些患者虽然精子密度低,但是因为每次射精量大,所以精子总数并不少。”
3.完整“小蝌蚪”比例改变
新版标准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指标,是正常形态精子在所有精子中所占的比例。按旧版标准,正常形态精子(即完整的“小蝌蚪”)比例大于等于15%为正常;新版标准中,这一指标只要达到4%或以上即为正常。
注意避免误区:指标下降≠精子质量普遍下降
新版手册对男性精液质量不少指标的标准确实下降了。据估计,按照第四版标准,现在99%的门诊男性检查出来的结果都是在正常值以下的,而按照新版标准,起码有一半的人能合格。既然如此,在新标准执行后,会不会有部分病人“一夜之间”从“不达标”变为“达标”?
实际上精液常规检查无所谓“达标”与“不达标”,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有一颗正常的精子,就足以让女性受孕。精液质量较差的人,只能说明他们让妻子自然受孕的几率低一些。
标准降低是好是坏?
多数认为标准降低可能对患者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心理上的。新版标准之下,更多患者会发现自己的精子质量在标准之上,这能够让他们“感觉良好”,有利于“造人大计”。相反值得担心的是,标准降低后,部分本来就不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的男性,会因此更不愿意配合 不孕不育 的检查,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妻子。医生同样由过度重视变为忽视部分患者。
总体而言,与早期版本相比,第5版WHO手册做了很多改进,可以作为所有实验室进行精液分析和类似实验标准参考手册。临床工作者应该结合我国实际,趋利避害,更好的应用到临床中,促进广大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