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受精卵一半带有父系遗传基因,一半带有母系遗传基因。相对于母体而言,胎儿实际上是母体宫腔内的半同种移植物。尽管胎盘与胎儿对母体是一种“异物”,但在正常妊娠中并不发生排异。目前尚未能真正了解母-胎免疫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但母 - 胎界面的特殊免疫学状态是其主要的机制。这种特殊的免疫学状态,与滋养层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母体蜕膜免疫活性细胞的特殊分布方式有关。 北京家恩德运医院遗传咨询科窦肇华
二、母 - 胎免疫界面的滋养层细胞 之特性
胎盘主要由滋养层细胞构成,即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是惟一与蜕膜及其免疫活性细胞接触的胚胎细胞。由于合体滋养层细胞与母体免疫活性细胞直接接触并被其有效识别,它们在母 - 胎免疫耐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合体滋养层细胞 人类从妊娠 26 天起,每天就有约 10 万个滋养层细胞从绒毛脱落进入母体血流。电镜下可以看到滋养层细胞外面覆盖着一层厚约 0.2nm 的纤维素样物质,它是一种唾液酸蛋白,遮盖着合体滋养层表面的 HLA 抗原,使其不与母体免疫系统相接触。由于唾液酸中含有游离羧基,可使合体滋养层细胞带有负电荷,淋巴细胞表面也带有负电荷,同性电荷相斥就构成了电化学屏障,这种屏障作用可使合体滋养层细胞免受免疫攻击。如果用唾液酸酶处理后,合体滋养层细胞就会出现免疫原性,很容易被淋巴细胞杀死。由于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妊娠期中不断进入母体,可以诱导母体产生对合体滋养层细胞抗原的免疫耐受。
2.滋养层表面抗原 有两类与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即 MHC 抗原和非 MHC 抗原。在妊娠中期以后,合体滋养层细胞表面有 MHC-I 类抗原的表达,但其结构与经典的 I 类 MHC 抗原有所不同,其重链分子部分较短,故称新型抗原或 I 类 MHC 样抗原,它不被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和应答。与经典的 MHC-I 类抗原相比, HLA-G 抗原有 2 个重要特点:其一是缺乏多态性。滋养层细胞不表达高度多态性 HLA-A 、 B 、 C ,表达低多态性的 HLA-G 可阻止 CD 3 - NK 细胞对滋养细胞的免疫排斥。其二是表达有组织特异性, HLA-G 主要表达在经典 HLA-I 类基因的滋养层细胞上。
3.滋养层细胞表面组织特异性抗原 主要包括滋养细胞特异性抗原 (TA) 和滋养细胞 - 淋巴细胞交叉抗原 (TLX) 。 TLX 抗原是同种异型抗原,具有多态性,能同时识别人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白细胞共有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Fl0 ,可与孕早期和孕中期胎盘组织的绒毛和非绒毛滋养层及所有滋养细胞系的细胞发生反应,可与绝大多数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多形核白细胞发生阳性反应。该抗原可能属于同种异型抗原。通常情况下,这种 TLX 抗原可使母体产生一种保护性抗体即封闭抗体。这种封闭抗体的作用为:
1.形成独特型抗体网络,限制有害抗体活性;
2.封闭母体 T 细胞,抑制细胞免疫,
3.封闭母体 B 细胞,抑制体液免疫。
缺乏 TLX 抗原诱导的保护性抗体常可导致 流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