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早期的心血管系统左右对称。心的发育由 1 对心管发育而来。 北京家恩德运医院遗传咨询科窦肇华
随着胚的发育长大,原始心、血管系统不断地改建,以适应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移位。随着心、血管在胚期的消长与改建,体内环境因素或其他因素变化时,易致心与血管的畸形或变异。
二、心的发生
心发生于生心区。生心区是指胚盘头端、口咽膜前方的中胚层。
(一)原始心的发生
第 18~19 天时,生心区出现一腔隙,称围心腔,围心腔腹侧增生形成一对细胞索,称生心。在头褶形成过程中,口咽膜由前肠的顶端向腹侧转位 180°,移位于前肠腹侧,围心腔则由生心板的腹侧转到背侧。生心板中空,演化为一对心管。
随着胚侧褶的发生,两条心管向中线靠拢,逐渐融合为一条直形心管,称原始心。围心腔与胚内体腔之间逐渐被胸心包隔膜分开,独立包绕心管,形成心包腔。第 22 天开始出现心跳。
原始心形成后,其周围的间充质 细胞增生 、密集,形成较厚的心肌外套层,将来发育为心肌膜和心外膜。
(二)心外形的建立
心外形的建立经历由直形心管出现不均等生长和 原始心。
原始心发育过程中,首先出现弯曲与分区两个过程,形成了三个膨大:由头向尾依次称心球、心室和心房。心管的生长远较心包腔为快。因心管的两端已固定于心包腔的前后壁,迫使心管呈 “ S ”形弯曲。心球和心室的生长更快,使心球和心室向右、腹和尾侧弯曲,心房向左、背和头侧上弯。随着发育,第 7 周末,已初具成人心雏形。
(三)心内部的分隔
心内部的分隔开始于胚胎的第 4 周,完成于第 60 天左右。
1. 房室管的分隔 心房与心室连接处的狭窄通道,称房室管。在房室管的腹侧壁和背侧壁上,形成向腔内突出的一对隆起,称心内膜垫。背、腹心内膜垫相互靠拢并在中线愈合,将房室管分隔成左、右 2 个房室孔。围绕房室孔的心胶质和间充质向心室增生,分别形成二尖瓣和三尖瓣。
2 .原始心房的分隔 第 4 周,心房顶端背侧壁的正中线处,发出一向心内膜垫伸延的新月形薄膜,称第一房间隔;其前端游离缘与心内膜垫间留有一暂时性的通道,称第一房间孔。第一房间隔最终与心内膜垫融合,第一房间孔消失。在该孔消失前,第一房间隔中央部演化出一新孔,称第二房间孔。第 5 周末,紧靠第一房间隔右侧,心房顶端腹侧壁上又演化出一个较厚的隔膜,称第二房间隔。当其前、后缘与心内膜垫相连时,下方留有一个卵圆形的孔,称卵圆孔。位于左侧的第一房间隔呈活瓣状遮盖在卵圆孔上,称卵圆孔瓣。出生前,左心房的压力小于右心房,使右心房的血液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出生后,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增大,迫使两隔紧贴并逐渐完全愈合,卵圆孔闭合为卵圆窝,左、右心房分隔完毕。
3 .原始心室的分隔 第 4 周,心室底壁组织向心内膜垫方向形成一个较厚的半月形肌性隆起,称室间隔肌部。其游离缘与心内膜垫融合前,留有一半月形孔,称室间孔,左、右心室相通。第 7 周末,心球近端的左、右球嵴向下延伸,与室间隔肌部游离缘和心内膜垫的组织共同封闭室间孔,形成室间隔膜部。
以上心的任何发育阶段收到干扰,都会影响心的发育,形成不同类型的 先天性心脏病 ,或心脏停止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