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流产都是有原因的,所谓不明原因流产是伪命题,只是我们没有深究其病因。为了更好预防流产发生和精准保胎治疗,追根溯源,从胚胎发育、着床过程中探寻流产及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AS)病因,利于诊断和临床治疗。
一、胚胎发育
1、 卵胞的发育及成熟
(1)卵泡的发育:卵泡的发育始于始基卵泡到初级卵泡的转化,始基卵泡可以在卵巢内处于休眠状态数十年。从始基卵泡到形成窦前卵泡需9个月以上的时间,从窦前卵泡到成熟卵泡历经持续生长期(1-4级卵泡)和指数生长期(5-8级卵泡)两个阶段,共需85日,跨越了3个月经周期。一般情况下卵泡生长的最后阶段正常约需15日左右,是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卵泡发育过程详见图1。
(2)成熟卵泡排卵及受精:成熟卵胞和它周围的卵冠丘结构,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部捡拾、在输卵管壶腹部与精子相遇,完成受精,输卵管壁蠕动以及输卵管黏膜纤毛活动等协调作用,将受精卵向宫腔方向移动。
2、正常胚胎的发育与着床
(1)受精卵的形成:正常的精子与排出的卵子相遇,精子进入卵子内,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染色体相互混合,若正常受精,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
(2)着床:受精后第3~4日,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桑椹胚,继续发育成为囊胚。约在受精后第4~5日早期囊胚进入宫腔并继续发育成晚期囊胚。约在受精后第6~7日,晚期囊胚侵入子宫内膜,称为胚泡着床。受精约1周后,胚泡附着于子宫内膜,约1周后,胚泡被埋入营养丰富松软的子宫蜕膜组织中,此过程称为胚胎植入(也称着床),至此,胎盘绒毛逐渐形成。
受精卵着床具备的条件有: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体内分泌足量的雌激素和孕酮,雌激素和孕激素支持的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允许受精卵着床。排卵、受精至胚胎植入的全过程见图。
排卵、受精至胚胎植入的全过程
3、胎盘的形成
晚期囊胚着床后,滋养层细胞分裂增殖,形成1级绒毛(初级绒毛);胚胎发育至2周末或3周初时,形成绒毛间质,称2级绒毛(次级绒毛);约在受精的第3周末,绒毛内的中胚层分化出毛细血管,形成3级绒毛,此时,胎儿胎盘循环建立,胎盘介于胎儿与母体之间,是维持胎儿宫内营养、发育的重要器官。胎盘的形成见图。
二、引起早期流产的原因
精子与卵子发育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胎盘绒毛形成异常及任何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均可影响胚胎发育,导致流产的发生,增加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引起流产的常见因素有:胚胎本身的质量问题、子宫内部环境问题、全身性问题及其他因素等。
1、胚胎本身的质量问题(种子的异常)
胚胎本身的质量会影响着床的成败。种子(精子与卵子)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受精异常均可导致流产的发生。非整倍体是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大龄、卵巢功能减退、排卵障碍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大龄不孕患者,出现胚胎染色体异常概率明显升高。
2、子宫内部环境问题(土地的异常)
种子要想种植成功,土壤也要适宜。子宫、输卵管结构及功能异常、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等各种病变,会降低胚胎着床率。盆腔炎症,合并输卵管积水,炎性因子等会干扰胚胎着床。影响子宫内环境的因素,均可导致流产及RSA的发生率升高。
3、全身性因素
(1)临床没被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的患者,流产及复发性流产率是增加的。
(2)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胎盘局部微血栓形成,引起胎盘梗死,胚胎缺血缺氧,胚胎着床率下降,流产及复发性风险增高。如抗磷脂综合症(APS)、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血栓前状态等。
生命的诞生是一场缜密的程序化过程,追本溯源,探寻生命的每一步发展历程。服务于临床,造福于人类。降低临床妊娠流产的发生机率,不让流产成为复发。
高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副教授
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妇产科生殖内分泌专业,从事妇产科及不孕不育临床工作20余年,是国内较早从事试管婴儿工作的医务人员之一。
擅长不孕不育、反复试管胚胎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精准保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
2010始多次到武汉同济、上海第一妇婴、齐鲁医院、北京、广州多地进修学习,在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精准保胎、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方面取得丰富临床经验,2015年创建青岛市第一个“复发性流产”专科门诊。在不孕不育、反复流产,精准保胎、多囊卵巢综合症、妇科内分泌等在诊疗技术上,采用系统的病因筛查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在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受到患者高度广泛赞誉。
每一次流产都是有原因的,所谓不明原因流产是伪命题,只是我们没有深究其病因。为了更好预防流产发生和精准保胎治疗,追根溯源,从胚胎发育、着床过程中探寻流产及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AS)病因,利于诊断和临床治疗。
一、胚胎发育
1、 卵胞的发育及成熟
(1)卵泡的发育:卵泡的发育始于始基卵泡到初级卵泡的转化,始基卵泡可以在卵巢内处于休眠状态数十年。从始基卵泡到形成窦前卵泡需9个月以上的时间,从窦前卵泡到成熟卵泡历经持续生长期(1-4级卵泡)和指数生长期(5-8级卵泡)两个阶段,共需85日,跨越了3个月经周期。一般情况下卵泡生长的最后阶段正常约需15日左右,是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卵泡发育过程详见图1。
(2)成熟卵泡排卵及受精:成熟卵胞和它周围的卵冠丘结构,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部捡拾、在输卵管壶腹部与精子相遇,完成受精,输卵管壁蠕动以及输卵管黏膜纤毛活动等协调作用,将受精卵向宫腔方向移动。
2、正常胚胎的发育与着床
(1)受精卵的形成:正常的精子与排出的卵子相遇,精子进入卵子内,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染色体相互混合,若正常受精,形成二倍体的受精卵。
(2)着床:受精后第3~4日,受精卵不断分裂形成桑椹胚,继续发育成为囊胚。约在受精后第4~5日早期囊胚进入宫腔并继续发育成晚期囊胚。约在受精后第6~7日,晚期囊胚侵入子宫内膜,称为胚泡着床。受精约1周后,胚泡附着于子宫内膜,约1周后,胚泡被埋入营养丰富松软的子宫蜕膜组织中,此过程称为胚胎植入(也称着床),至此,胎盘绒毛逐渐形成。
受精卵着床具备的条件有: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且功能协调;④体内分泌足量的雌激素和孕酮,雌激素和孕激素支持的子宫内膜具有容受性,允许受精卵着床。排卵、受精至胚胎植入的全过程见图。
排卵、受精至胚胎植入的全过程
3、胎盘的形成
晚期囊胚着床后,滋养层细胞分裂增殖,形成1级绒毛(初级绒毛);胚胎发育至2周末或3周初时,形成绒毛间质,称2级绒毛(次级绒毛);约在受精的第3周末,绒毛内的中胚层分化出毛细血管,形成3级绒毛,此时,胎儿胎盘循环建立,胎盘介于胎儿与母体之间,是维持胎儿宫内营养、发育的重要器官。胎盘的形成见图。
二、引起早期流产的原因
精子与卵子发育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胎盘绒毛形成异常及任何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均可影响胚胎发育,导致流产的发生,增加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引起流产的常见因素有:胚胎本身的质量问题、子宫内部环境问题、全身性问题及其他因素等。
1、胚胎本身的质量问题(种子的异常)
胚胎本身的质量会影响着床的成败。种子(精子与卵子)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受精异常均可导致流产的发生。非整倍体是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大龄、卵巢功能减退、排卵障碍病史的患者,尤其是大龄不孕患者,出现胚胎染色体异常概率明显升高。
2、子宫内部环境问题(土地的异常)
种子要想种植成功,土壤也要适宜。子宫、输卵管结构及功能异常、子宫纵隔、宫腔粘连、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等各种病变,会降低胚胎着床率。盆腔炎症,合并输卵管积水,炎性因子等会干扰胚胎着床。影响子宫内环境的因素,均可导致流产及RSA的发生率升高。
3、全身性因素
(1)临床没被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的患者,流产及复发性流产率是增加的。
(2)凝血机制异常导致胎盘局部微血栓形成,引起胎盘梗死,胚胎缺血缺氧,胚胎着床率下降,流产及复发性风险增高。如抗磷脂综合症(APS)、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血栓前状态等。
生命的诞生是一场缜密的程序化过程,追本溯源,探寻生命的每一步发展历程。服务于临床,造福于人类。降低临床妊娠流产的发生机率,不让流产成为复发。
高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副教授
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妇产科生殖内分泌专业,从事妇产科及不孕不育临床工作20余年,是国内较早从事试管婴儿工作的医务人员之一。
擅长不孕不育、反复试管胚胎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精准保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
2010始多次到武汉同济、上海第一妇婴、齐鲁医院、北京、广州多地进修学习,在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精准保胎、多囊卵巢综合症等方面取得丰富临床经验,2015年创建青岛市第一个“复发性流产”专科门诊。在不孕不育、反复流产,精准保胎、多囊卵巢综合症、妇科内分泌等在诊疗技术上,采用系统的病因筛查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在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受到患者高度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