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了一种 前列腺炎 新的分类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Ⅰ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 细菌性前列腺炎 (ABP),主要治疗方法为广谱抗生素、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多采用静脉输液治疗。此型患者临床较少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外科(泌尿外科)应荐
Ⅱ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以 口服 敏感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法,疗程为4~6周。此型患者约占 慢性前列腺炎 的5%~8%。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CNP和PD,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 90% 以上 。该型又可再分为ⅢA(炎症性CPPS)和ⅢB(非炎症性CPPS)2种亚型,ⅢA和ⅢB各占50%左右。
ⅢA型:可先 口服 抗生素2~4周,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是否继续抗生素治疗。可配合使用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M-受体阻滞剂等。
ⅢB型: 不主张使用抗生素治疗; 可选择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AIP),又称组织学前列腺炎,无临床症状,一般不需治疗。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前列腺炎只有约一半的患者需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在现实的临床实践中,由于下列一些原因,使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1. 前列腺有包膜,药物不容易渗透进去;
2. 前列腺局部组织血液供应差,有效药物浓度不能很好维持;
3. 药物的离子化程度、脂溶性、蛋白结合率、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等因素,均影响治疗效果。如不是脂溶性的药物难以渗透进入前列腺;
4. 临床上只有约5%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遗憾的是,目前的临床前列腺炎治疗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的趋势。更有采用前列腺内注射抗生素的治疗方法,贻害无穷。
而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通过 个性化的治疗措施 ,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处以不同的汤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其治疗机理不是直接针对前列腺和细菌等微生物,而是整体综合调节机体状态,增加免疫功能,缓解症状,治愈疾病。
此外,中医药中的针刺、灸疗等方法,对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特别是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具有相当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传统的气功方法,能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增强性功能。如果您有兴趣,不妨一试,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一定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当然,最主要的是,实际治疗的结果会给您一个答案:满意或是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