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客服

穴位埋线疗法精要 (原创)

胡丙成
胡丙成主任医师 教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 针灸、脑病科

1、概念: 穴位埋线是中医针灸疗法结合现代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穴位疗法。是将蛋白类可吸收线等埋入穴位,通过异性蛋白在穴位中对腧穴、经脉的持续刺激与激发,发挥提高机体应激、细胞免疫活化、抗炎等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脑病科胡丙成

2、适应症: 穴位埋线疗法适应证广泛,基本涵括了所有针灸科治疗病种。其中疗效尤为突出的病种。

( 1)对慢性功能性疾病,如慢性胃病、 腹泻 、 便秘 等。

( 2)免疫性疾病

( 3)代谢性疾病

( 4)各种疼痛类疾病

( 5)美容提升、祛斑、减肥

3、常用针具:

( 1)消毒套管针:由一根针和针管内置针芯组成。使用时需把无菌蛋白线穿入针中使用。

( 2)一次性无菌埋线针针包:内涵一次性无菌埋线针、羊肠线、无菌纱布、剪刀、镊子、口罩、手套、密封套、塑料托盘、等组成。

( 3)特制一次性无菌埋线针:由一根针和穿好的一根蛋白线组成,可直接使用,不用再单独穿蛋白线。

( 4)埋置线:常用埋置线用羊肠线、可吸收的外科缝合线或特制的蛋白线等,也有的将药物和埋置线相结合制成药线进行临床应用。

4.穴位埋线的特点:

( 1)针灸、腧穴与药物相结合

穴位埋线是将穴位针刺、埋针、药物穴注等方法的结合,集多种治疗方法于一体的复合性疗法。

( 2)取穴少、痛苦小、疗效好

穴位埋线一般取穴相对针灸时较少,痛苦小,尤其适合对针灸过于敏感者。同时,临床能收到显著疗效。

( 3)间隔时间长、作用持久

穴位埋线疗法一般 7~15天做一次治疗,有的特殊治疗则治疗间隔时间更长。蛋白线在穴位组织中被缓慢分解吸收的过程,对腧穴和经脉起到持续的刺激和激发,增加了对经穴的有效作用时间,对于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等发挥巨大促进作用,这样发挥作用的持续时间也更持久。

5.选穴与操作

( 1)穴位选取

根据疾病病情按照针灸疗法选取相应穴位,一般选取 3~5穴,或根据病情需要选取穴位,多组穴位可以交替应用。

( 2)技术操作

1)严格消毒,用碘伏消毒液由内向外消毒所取穴位区域。

2)持针埋线术者戴上无菌医用手套,用镊子把羊肠线穿入埋线针针尖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内,得气后左手将针芯往里推,右手将针头往外抽,将羊肠线留在穴位皮下组织或肌层内,然后将针退出;如应用特制一次性埋线针则直接操作即可。

3)出针后局部用创可贴或专用贴敷贴在针孔处,2~4小时后取下。7~15天一次,或根据病情而定,一般4~6次一个疗程。

6.注意事项

( 1)术者应严格针具消毒并按技术规范操作。

( 2)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疡、 感冒 发热、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埋线。

( 3)神经干及大血管分布的表浅部位避免埋线,以防损伤。

( 4)肩上、 胸背部埋线不宜过深,防止伤及内脏。

( 5) 根据穴位不同部位,选择埋线的角度和深度,如局部有结节,可做局部剥离、松解。

( 6) 埋线后 1~2天不污染针孔处皮肤,不宜洗澡等。

( 7)埋线3天内禁忌吃鱼腥、海鲜、辣椒及发物等。

( 8) 埋线后如有局部轻度红肿热痛、酸胀、轻度发热乏力属正常现象。

( 9)如出现感染应予局部抗感染处理。

( 10)有的人特殊体质对药物载体过敏,埋线后局部红肿、瘙痒、发热反应,可作抗过敏处理。

(11)对于出针后有皮下出血者予以压迫止血,可先冷敷,24小时后热敷。一般淤青可在7-15天后逐渐消退。

显示全文

发布时间:2015-05-03 21:20

胡丙成主任医师 教授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 针灸、脑病科
擅长:中医针灸、穴位埋线、松筋法、截根挑刺法、膏方、中西医结合疗法等。 1.中风、吞咽障碍(球麻痹)、动眼、外展神经麻痹、面瘫、颈椎病、腰腿痛、颤证、面肌痉挛、癫痫。 2.尿潴留、前列腺炎、尿失禁。 3.呃逆、便秘、泻泄、厌食。 4.痛经、月经不调、孕前调理、更年期、乳腺增生、子宫脱垂、子宫肌瘤。 5.失眠、心慌、心悸(心脏神经官能症)。 6.糖尿病综合征、亚健康、淋巴结节。 7.美容、祛斑、除皱、肥胖。 8.淋巴结肿、疑难杂病、肿瘤等中医药康复。 << 收起

上一篇: 脑血管病(中风病)的治疗 (原创)

下一篇: 神经性耳鸣怎么治效果好!? (原创)

好孕日记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

最多可输入1000个字

回复
确定

提示

只有发帖本人才能操作哦~

城市
医院
医生
问题大全按字母浏览问题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