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欲不可绝
《黄帝内经》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正常情况下阴阳总是保持平衡的,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也必须保持阴平阳秘,和合适调,才能有健康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偏阴偏阳,即阴阳偏胜偏衰的现象,人就会得病。 适度的性生活,正是调和人身阴阳的重要手段。性生活既不可缺少,也不可放纵,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为准。所以圣人并不禁绝房事交合之事,贵在性生活中求得阴平阳秘,用来守护人体先天的真元精气。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梁志刚
古代房中书中甚记载有男女绝欲导致疾病的,说明健康的成年男女思求性生活是正常的,若强忍抑制,日久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房事与阴阳之道是相合的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房事活动体现了一个阴阳整体的观念。古人以阴阳思辨自然,以阴阳剖析自身,东方哲学认为,男女、阴阳、天地,统成一体。所谓阴阳之道,是性爱的真髓、核心,这一基本理论和法则是研究人类生活的一大需要。孔夫于认为男女关系是“人伦之始”,“五代之基”,是非常重要的,《孟子·告子》谓:“食色,性也”,《礼记·礼运》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把性欲和食欲井举说明了它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保存自己”和“繁衍种族”是生物的两大使命。因此,食色乃为动物的自然属性。人类的繁衍昌盛亦从男女阴阳规律而来。我国古代道教很重视养生,也很重视“阴阳之道”的研究,不仅不把它看作“修行”的阻碍,而且看成重要的修炼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保精、致气、还精、补脑,正如元代李鹏飞在《三元延寿参赞书》中说:“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男女交合好比是天地相合,若男女两者不合,则违背阴阳之道。《玉房秘决》中亦谓:“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天地得交会之道,故无终竟之限。人失交接之道,故有夭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道也”。由此可见,古人把男女交合与天地交合、阴阳交合统一起来,房事生活本乎自然的一个事情,这是养生延寿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二)而且房事是人类生理之需
性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的自然生理,它与呼吸、心跳、消化、排泄一样。正常的房事生活是人类天性和生理之需,也是生活情趣上不可缺少的。禁欲既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也是违背人类天性和生理规律的。因此,如果不适当地抑制性功能,会引起一定的病理变化,带来许多疾病。《素女经》谓:“天地有开合,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交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膈,何以自补?”,又指出:“阴阳不交,则生痛瘀之疾,故幽、闲、怨、旷多病而不寿”。《千金要方》中亦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这些观点都是反对禁欲的。男女相互依存,正常的性生活可以调协体内的各种生理功能,促进性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于防止衰老。良好的房事生活可以增强夫妻和谐、婚姻的情趣和家庭幸福,有人提出:“性与生命同在”是有道理的。实践证明,独处或旷男怨女多病而不寿,“独身主义”不符合生理性规律。正带的房事生活可促进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它可以疏散心情忧郁、苦闷和精神压力,预防疾病和不良行为。健康的性爱可鼓舞人的斗志,它可使人生乐观,积极向上,奋斗有成。我国研究人员在1987年对广西巴马县的长寿老人调查结果表明,长寿老人的和谐、稳定的夫妻生活都比较长。现代医学调查研究又发现,终身未嫁及离婚、鳏寡之男女,乳癌发病率比一般人高,患病率、死亡率也较高,这说明正常适度、规律协调的性生活对疾病的预防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欲不可早
中国古代养生家历来主张“欲不可早”。《寿世保元》指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故青少年不可近欲。《三元延寿参赞书》引《书》云:“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这说明“早欲”影响正常生理发育,危害健康。故此,古代养生家早就提出晚婚的主张。《泰定养生主论》中指出:“古法以男三十而婚,女二十而嫁。”。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是一致的。从现代生理学观点看,人体骨骼的钙化过程要在23~25周岁才能完成。只有待全身发育成熟后,婚育才可进行,晚婚必然晚育。唐·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生育太早,生子愚痴,多病短寿”。可见,早婚早育不仅会耗损男女本身的精血,损害身体健康,而且为下一代带来灾难。
我们提倡晚婚晚育,但并非越晚越好,应根据人体生理特点决定。《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就是说,女子28岁左右,男子32岁左右,是一生肾气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生育的最佳时期。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女性婚育的最佳时期是21~28岁,男性婚育的最佳时期是24~32岁。在这个时期生育子女可较好地避免后代智力缺陷、畸形等不良后果,从而保证下一代的聪明、健康、长寿,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益处。
因此,我们今天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就必须注意性卫生教育,从生理、卫生、理想、道德、情操诸方面,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使之健康地走向成年。作为家长的,为人父母的,更应该操心这个事情。
三、欲不可纵
“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古今中外,对性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主要有三种观点和流派,一是纵欲,一是禁欲,一是节欲,前二者走向极端是有害的,而“节欲”则是辨证地提出性生活的适度、节制,于人体有着重要养生意义。正如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这些话告诫世人,房事应该有所节制。
(一)、节欲保精的作用
首先,节欲保精是抗衰防老的重要一环,这在古医籍里到处可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孙思邈指出:“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乏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强壮,则健康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衰虚,多病早夭。节欲保精对于中老年尤为重要。孙思邈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不耗,可以不老”,“六十者闭精勿泄”,从国内外长寿老人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对性生活都有严格而规律的节制,这说明了节欲保精对健康长寿有积极意义。
其次,节欲保精有益于优生,保证生下的孩子健康、聪明。孙思邈指出:“胎产之道,始求于子,求子之法,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张景岳指出:“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总之,节欲保精不仅有利于健康长寿,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
(二)、房事不节对健康的影响
房事不节,一是指不节制,纵欲无度,二是指不懂房事宜忌,房事不谨慎。中医学历来认为房事不节,劳倦内伤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因为失精过度,或不懂方法,违反禁忌,必然耗伤精气,正气虚损,致使百病丛生。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房事过度的人常常出现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健忘乏力,面色晦暗,小便频数,男子阳萎,遗精、滑精,女子 月经不调 、宫冷带下等症状。房事不节可直接、间接引起某些疾病,致使疾病反复发作,加重病情。临床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 肺结核 、慢性 肝炎 、慢性肾炎等,经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后,常因房事不节或遗精频繁,而使病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失精过多,雄、雌激素亏损,人体免疫功能减退,人体组织蛋白形成能力低下,血循环不畅,内分泌失调,代谢率降低等,不仅造成身体虚弱,而且容易引起疾病。在封建社会里,历代皇帝设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贵族大臣,妻妾成群,生活放荡靡烂,虽然他们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但到头来多是恶疾缠身,早亡夭折。据历史资料统计,凡能查出生卒年龄的封建皇帝209人,平均寿命仅有39岁。其中凡注意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皇帝,则能健康长寿。例如,清乾隆皇帝活了88岁,是几千年来皇帝中的长寿冠军,这与他“远房围,习武备”的生活习惯是有密切关系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精液中含有大量的前列腺素、蛋白质、锌等重要物质。过频的房事生活会丢失大量与生命有关的重要元素,促使身体多种器官系统发生病理变化而加速衰老。另外,精子和性激素是睾丸产生的,失精过度,可使脑垂体前叶功能降低,同时加重睾丸的负担,并可因“反馈作用”抑制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导致睾丸萎缩,从而加速衰老的进程。这充分说明“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的传统观点是很科学的。
四、 欲不可强
所谓强力入房,多为阳痿、肾衰或性功能失调之人而勉强行房,其结果或导致腰间脊骨损坏,精髓内枯,腰痛不能俯仰,或体瘦、梦泄,或精去、神离、气散。所以说,“强之一字,真戕生伐寿之本。”
古代房中书中还指出,有些人“阴痿不能快欲,强服丹石以助阳”,其结果,轻者得性病,或糖尿病,或生疮疡。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丧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晚年有二年轻美妾,因阳事不举,遂服硫黄以助阳,终致丧命,死时才56岁。柳宗元的姐夫崔简任连州太守,服钟乳石以助阳,才50岁亦丧其性命,这都是不能同房而强行同房导致的灾祸,所以应当戒之。
五、因时而宜
一年四季的房室养生法
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节气候不同,中医讲“顺时而养”,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保养方法,房室养生就是如此。
中医认为,人体与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自然界与人体是相通的。因此,随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房事养生也应随着季节的气候特点做相应的调整。
(一)、春季房室养生
春季,阳气上升,万物欣欣向荣。此时,房事次数应当较冬季有所增加,这样才能有助于肌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代谢活动,增强生命的活力。
《养性延命录》中说:“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冬常闭精勿施。”可见,处于春季的谷雨节气的房事活动可较夏、秋、冬三季为多。谷雨节气里,青壮年每周1次~2次正常适度的房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性生活毕竟要消耗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过多地沉湎于房事之中必定会对健康、工作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而老年人的房事当视其身体强弱而定,以少为佳。
(二)、夏季房室养生
进入夏季以后,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万物都处于活跃时期,万物茂盛秀丽。人们应晚睡早起,使情志愉快,心中没有郁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开发。因此,此季房事亦应是随其意愿,不过度约束,使肌体在“阳气浮长”之际,保持茁壮旺盛之势。需要注意的是,燥热天气,人体脏腑功能相对减弱,暑邪易侵犯人体阳气,此时房事应适当减少。
(三)、秋季房室养生
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此时性生活应加以收敛,克制欲望,减少性生活的次数,使体内的阳气不再过多地向外发泄。
(四)、冬季房室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冬天三个月,天地之气渐渐收敛,整个大自然阳气藏于下,而阴气弥漫于天地之间。冬季气温骤降,天气寒冷,万物都处于潜藏的状态,人也要相应减少活动,这是适应节令的养藏行为。所以,冬季养生要适应气候的变化,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要使精、气、神都深藏于内,避寒取暖,养肾保精,才能以康体迎接春天的问候。所以,冬季养生应以“藏”为要务。
梁志刚副主任医师 讲师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男科
擅长:男子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男子功能障碍性疾病;男子不育症、男科杂病及性传播疾病的诊治临床专攻泌尿外科及男科疾病,擅长诊治疾病: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精囊炎、附睾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阴茎硬结症、性早熟及青春期发育迟缓、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性传播疾病、泌尿系结石、膀胱炎、膀胱肿瘤、性心理疾病等。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