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生个健康宝宝,看懂精液分析报告是关键,以下是《WHO人类精液实验室检验手册》第五版对精液的检查结果的判断标准:
1. 首先在拿到精液报告后要查看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禁欲天数是否与真实情况符合,禁欲天数一般要求为2~7天,时间过长会把精子“闷死”而导致活动力的减弱,且并不一定会产生许多人认为的“精子蓄积”作用。
2. 接下去可以看到一些“一般性状检查”。包括肉眼观察精液的颜色、粘稠程度和液化时间,用量筒测量精液的量等以及用pH试纸检测精液的酸碱度等。
(1)精液量:精液过少或过多都可导致不育。每次射精量应大于1.5毫升,通常禁欲天数为3-7天,若精液量少于1.5毫升,应视为不正常。精液太少,多见于雄性激素缺乏、射精管近端阻塞、部分性逆行射精、副性腺严重炎症。精液量过多,则常见精囊炎患者。
(2)颜色:正常人的精液颜色是灰白色或稍带黄色,长久没性生活的颜色可更黄些。如果禁欲时间较长,颜色会偏黄。有些人可能突然出现精液为鲜红色、暗红色或是咖啡色,这便是“血精”。出现血精并不一定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可能是由于精囊毛细血管的破裂,或是生殖道的感染,但也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疾病的可能。
(3)液化:精液不液化,精子无法游动,故不能生育。精液刚射出时呈粘稠的液状,不久由于精囊分泌的凝固酶的作用而凝结成胶冻状,继而在5~30分钟内又由于前列腺分泌的液化酶的作用而恢复成液状。若超过半小时不液化,即为不正常,这也是造成精子活动受阻的重要原因,就好比一个人在泥潭中游泳一样。这种情况多由前列腺炎症等感染所导致。而如果粘稠度降低或是精液不凝固都表明生殖道感染的可能。
(4)酸碱度:精液的酸碱度pH正常人应为7.2~8.0,平均为7.8,如果精液过酸(pH值<7.0),可能是因为没有将碱性的精囊内精液排出,如射精管的阻塞或先天性精囊缺如等;若pH值>8.0,则可能存在急性的生殖道感染,需要进一步做精液白细胞检查来确诊。
3. 在之后“显微镜检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精子的密度、活动力、活率以及精子形态等结果。
(1)精子数:精子数包括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两方面。正常精子密度是每毫升0.2亿,若低于0.6亿称为少精子症;高于2.5亿称为精子过多症。精子密度过低或过高都可引起不孕,而且精子过多即使怀孕也容易流产。精液化验的另一个方面是,有时报告单只报告精子的总数,实际上就是精子密度和精液量的乘积。如精子密度为0.1亿毫升,而每次排出的精子总数是0.5亿,则为精子计数的最低限度,低于这两个标准,基本属于没生育能力。显然,上述指标只是一个参考数,不是绝对的。至于是否能生育,还要综合分析。
(2)活动力:总活力(快速前向运动a+非快速前向运动b)≥40%,快速前向运动≥32%;精子活动力的级别越高,质量越好。活力的下降会造成男性生育能力的下降。
(3)存活率:精子的存活率,是指精液在排出后的一定时间内正常存活的精子数。通常在射精后1小时内能活动的精子应在 58%以上,若少于58%则为不正常,很可能造成不育。
(4)畸形率:显微镜下看到的正常精子,头部正面为卵圆形,侧面为扁平形,尾部长而弯曲,外形很象蝌蚪。男性精液中正常精子形态率≥4%,精液当中并不是所有精子都正常,有一定数量的畸形,如呈巨大头、蘑菇样头、双头,体部大而粗或呈楔形、三角形,尾部粗、分叉及双尾等。一般畸形精子不能超过精子总数的30%,否则就会影响生育
4. 最后看了以上简单的讲解,大家应该能对自己的精液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但在这里还需要提醒各位读者:
(1)一次精液检查可能不能准确反映精液情况,需要至少检查2次以上;
(2)精液情况存在波动性,两次检测可能差别较大;
(3)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众多,也可由禁欲天数、射精不完全等患者的误解所导致;
(4)即便是精液质量真的存在问题也不代表失去了生育能力,只是受孕的概率相对减少, ? ? ? ? ? 最终的生育力情况还需要临床医生的综合判断。
要想生个健康宝宝,看懂精液分析报告是关键,以下是《WHO人类精液实验室检验手册》第五版对精液的检查结果的判断标准:
1. 首先在拿到精液报告后要查看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禁欲天数是否与真实情况符合,禁欲天数一般要求为2~7天,时间过长会把精子“闷死”而导致活动力的减弱,且并不一定会产生许多人认为的“精子蓄积”作用。
2. 接下去可以看到一些“一般性状检查”。包括肉眼观察精液的颜色、粘稠程度和液化时间,用量筒测量精液的量等以及用pH试纸检测精液的酸碱度等。
(1)精液量:精液过少或过多都可导致不育。每次射精量应大于1.5毫升,通常禁欲天数为3-7天,若精液量少于1.5毫升,应视为不正常。精液太少,多见于雄性激素缺乏、射精管近端阻塞、部分性逆行射精、副性腺严重炎症。精液量过多,则常见精囊炎患者。
(2)颜色:正常人的精液颜色是灰白色或稍带黄色,长久没性生活的颜色可更黄些。如果禁欲时间较长,颜色会偏黄。有些人可能突然出现精液为鲜红色、暗红色或是咖啡色,这便是“血精”。出现血精并不一定得了很严重的疾病,可能是由于精囊毛细血管的破裂,或是生殖道的感染,但也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疾病的可能。
(3)液化:精液不液化,精子无法游动,故不能生育。精液刚射出时呈粘稠的液状,不久由于精囊分泌的凝固酶的作用而凝结成胶冻状,继而在5~30分钟内又由于前列腺分泌的液化酶的作用而恢复成液状。若超过半小时不液化,即为不正常,这也是造成精子活动受阻的重要原因,就好比一个人在泥潭中游泳一样。这种情况多由前列腺炎症等感染所导致。而如果粘稠度降低或是精液不凝固都表明生殖道感染的可能。
(4)酸碱度:精液的酸碱度pH正常人应为7.2~8.0,平均为7.8,如果精液过酸(pH值<7.0),可能是因为没有将碱性的精囊内精液排出,如射精管的阻塞或先天性精囊缺如等;若pH值>8.0,则可能存在急性的生殖道感染,需要进一步做精液白细胞检查来确诊。
3. 在之后“显微镜检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精子的密度、活动力、活率以及精子形态等结果。
(1)精子数:精子数包括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两方面。正常精子密度是每毫升0.2亿,若低于0.6亿称为少精子症;高于2.5亿称为精子过多症。精子密度过低或过高都可引起不孕,而且精子过多即使怀孕也容易流产。精液化验的另一个方面是,有时报告单只报告精子的总数,实际上就是精子密度和精液量的乘积。如精子密度为0.1亿毫升,而每次排出的精子总数是0.5亿,则为精子计数的最低限度,低于这两个标准,基本属于没生育能力。显然,上述指标只是一个参考数,不是绝对的。至于是否能生育,还要综合分析。
(2)活动力:总活力(快速前向运动a+非快速前向运动b)≥40%,快速前向运动≥32%;精子活动力的级别越高,质量越好。活力的下降会造成男性生育能力的下降。
(3)存活率:精子的存活率,是指精液在排出后的一定时间内正常存活的精子数。通常在射精后1小时内能活动的精子应在 58%以上,若少于58%则为不正常,很可能造成不育。
(4)畸形率:显微镜下看到的正常精子,头部正面为卵圆形,侧面为扁平形,尾部长而弯曲,外形很象蝌蚪。男性精液中正常精子形态率≥4%,精液当中并不是所有精子都正常,有一定数量的畸形,如呈巨大头、蘑菇样头、双头,体部大而粗或呈楔形、三角形,尾部粗、分叉及双尾等。一般畸形精子不能超过精子总数的30%,否则就会影响生育
4. 最后看了以上简单的讲解,大家应该能对自己的精液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但在这里还需要提醒各位读者:
(1)一次精液检查可能不能准确反映精液情况,需要至少检查2次以上;
(2)精液情况存在波动性,两次检测可能差别较大;
(3)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众多,也可由禁欲天数、射精不完全等患者的误解所导致;
(4)即便是精液质量真的存在问题也不代表失去了生育能力,只是受孕的概率相对减少, ? ? ? ? ? 最终的生育力情况还需要临床医生的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