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经
罗元恺教授认为 月经不调 、崩漏、闭经、 更年期综合征 均可用补肾法治疗。
1.1补肾疏肝健脾,治疗月经不调罗元恺教授对月经不调的治疗推崇傅青主之定经汤。结合自己的经验将定经汤化裁为加味定经汤(即罗氏调经种子丸),罗老指出此方具有补肾、疏肝、健脾之功,主治月经不调、月经先后无定期或断续不净,以致难以受孕,亦治更年期综合征。其学术继承人张玉珍、罗颂平教授按此思路进行了多年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提示对高催乳素血症亦有确切的下调作用。 开封市中医院妇科王利平
1.2着重补肾,兼理肝脾气血和调周治崩漏罗元恺教授认为崩漏“主要为肾虚,其中以肾阴不足为多,…虚是病变的本质,热和疲是病变过程中的一种兼见现象,故治法上应以补虚为主”。在出血期间,以补气健脾为主,而收固气摄血之效,有“二稳汤”和“滋阴固气汤”等验方。出血缓止后,则应着重补肾,兼理肝脾气血和调周以治本,经验方是“补肾调经汤”。
1.3滋益肾阴,乃调治闭经之要着罗元恺教授认为“闭经之病机多因肾气不充,‘天癸’这种无形之水不至,任脉不通,冲脉不盛,胞脉不充”,“调治之法,主要针对不同的病机,一般来说,虚证或虚实夹杂者当以调理肾肝为主,而肾阴是月经的主要化源,故滋益肾阴乃调治闭经之要着”。临证中常以归肾丸加减为第一方。罗老指导研究生进行了闭经的研究。同时,罗老重视《内经》提出的“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天人相应观。指导罗颂平进行了“月经周期的调节及其与月相关系的探讨”。结论是:“月经的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按月之盈亏采用因势利导的调经方法,以促使紊乱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研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获得了国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1.4滋养肝肾为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罗老指导博士研究生进行了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课题研究,结论是:本病以肾虚尤以肾阴虚多见,使用左归丸合二至丸组方,治疗200多例,取得较好疗效
2助孕
不孕症原因较复杂,目前认为免疫性不孕和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用补肾法为主治疗具有优势和特
色。
2.1补肾健脾,固气养血治 不孕不育 在滋肾育胎丸研究中总结了部分病例,显示其对男女肾虚不
孕不育有效。在滋肾育胎丸异病同治的论文中进一步总结了相关病例。
2.2益肾活血,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临床研究显示免疫性不孕主要表现为肾阴、肾阳偏虚或兼血
疲。在罗老指导下拟定的滋肾或温肾活血的助孕号、2号丸,对消除抗精子抗体的有效率为
93.5%,平均妊娠率为29%,未见副作用。
2.3补肾疏肝健脾,治疗黄体不健和高催乳素血症罗氏调经种子丸即加味定经汤(丸),是罗老
传授给我们的经验方,经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它能治疗肾虚肝郁型黄体不健,可起到调经种子之
效。黄体不健是由于黄体发育不良或过早退化,使孕酮分泌不足,引起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迟缓或
停滞等,表现为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或经前期出血、不孕或反复自然流产,不利于受精卵的种植和
早期发育。
2.4温肾为主而兼滋阴促排卵促排卵研究是治疗无排卵性功血、闭经和无排卵性不孕症的关键。
西药促排卵一直存在高排卵率和低妊娠率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卵泡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副作用,严重
者危及生命;且促排卵不适当有可能引起卵巢早衰。中医促排卵也需辨证,根据肾藏精,主生殖等
理论,多数医家认为主要应该从肾论治促排卵。如罗元恺教授认为“检查如属无排卵者,多属肾阳虚
为主而兼肾阴不足,治以温肾为主而兼滋阴,可于经净后服促排卵汤约12剂,以促其排卵”
3安胎
3.1补肾健脾,固气养血安胎防治流产中医药防治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和习惯性流产
(滑胎)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罗元恺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创制了补肾固冲丸,受到妇科学术
界的推崇和患者的欢迎。1981年张玉珍在跟师中首先提出与广州中药一厂合作研制本方,再经罗老
略作加减易名为“滋肾育胎丸”。
3.2补肾健脾,治疗免疫性流产在使用滋肾育胎丸临床研究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燥热感而停
用,这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罗教授的指导下,对滋肾育胎丸方进行优化,成为助孕3号丸,由罗颂
平、梁国珍、张玉珍等立题进行临床和实验系列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先用治免疫性流产,后用此丸治
疗肾脾虚弱型自然流产,并与滋肾育胎丸对照。纳人观察病例83例,有效率为89.16%瓢’6}。又借助
现代科技手段,探讨了助孕3号丸在妊娠期调节内分泌与免疫功能的疗效机理。研究表明:助孕3号
丸通过调整免疫功能,促进封闭抗体的形成而起保胎作用;首创的病证结合流产模型,适用于自然流
产的研究;妊娠期肾虚造模与黄体抑制有相关性,而脾虚与黄体抑制则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还提
示对于黄体抑制流产模型,补肾和肾脾并补均优于单纯健脾,补肾法在增进黄体功能方面起主导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