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名称奇特神妙,源远流长,我们接着上期的话题,为大家继续介绍中医方剂名称的来源趣闻。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杨强
二仙汤
本方有温补肾阳、滋养肾精之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调理冲任之当归、巴戟天;泻肾火之知母、黄柏,故而效果可靠。“二仙”,即本方有仙茅、仙灵脾(即淫羊藿之另一名称)两药,并以其为首,故名之。另外亦寓运用之后,功效奇特如神似之意。
二妙散
本方主治湿热下注的痿证。方中黄柏苦寒清热,苍朮苦温燥湿,为治阴分之湿热痿证的妙药。药仅两味,但功效卓著,作用神妙,故名“二妙散”。
本方加牛膝名“三妙丸”,治下焦湿热,再加苡仁名“四妙丸”,可袪湿热,利筋络。本方若加槟榔名“三妙散”,外用脐部湿癣,有清热燥湿止痒之功。
十灰散
“十灰”,指方中十味药物,均烧“灰”存性,研极细末,为散备用。《十药神书》云:“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此定理也。”用藕汁或箩卜汁磨京墨调服,其意亦在增强清热降气止血之效。本方对肝胃火盛,损伤血络,血热妄行所致之各种出血证,效果甚好。其药烧炭存性用,可以加强收敛止血作用。故以其炮制方法而命名曰“十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