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很多抗原如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滋养细胞抗原、血型抗原以及抗磷脂抗体、抗精子抗体、抗核抗体、抗甲状腺抗体、抗胰岛素抗体、封闭抗体等均与自然 流产 关系密切。那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复发性 流产 的自然淘汰问题呢?近日,《专家访谈录》特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张建平教授简单谈了自己对复发性 流产 自然淘汰问题的看法。 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妇产科卢头锋
对于复发性 流产 的自然淘汰问题涉及包括生理基础等较多因素。我们对于偶发性 流产 的胚胎进行染色鉴定,发现大概有约50%~60%胚胎染色体异常,这意味着这些胚胎染色体异常的人即使保胎也保不住,属于自然淘汰。偶发性 流产 的自然淘汰率很高,在国外很多宗教国家 流产 是不治疗的,他们认为淘汰率这么高是自然规律的结果,如果硬性的人为干涉保胎并不好,崇尚顺其自然。
但是目前发现,随着 流产 次数的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逐渐减少,也就说一次 流产 约50%~60%胚胎染色体异常,而两次 流产 胚胎染色体异常只有30%~40%,如果三次 流产 也就是复发性 流产 ,胚胎染色体异常仅有10%~20%。也就是说,随着 流产 次数的增加,自然淘汰率在下降。
流产 的原因有两种,通俗打个比喻,一种是种子有问题,一种是土壤有问题。如果是因为土壤的原因导致的 流产 ,医生可以通过改良土壤来治疗,也就是说夫妻特别是妻子体内的生殖环境不佳,可以通过纠正身体的紊乱而治疗 流产 。因此,由于免疫因素以及内分泌等因素导致的 流产 ,基本上建议采取保胎的措施。
对于自然淘汰的问题,需要根据 流产 的次数决定处理策略。对于没有 流产 史的先兆 流产 保胎我们可以不必太积极;而如果两次甚至三次以上的 流产 ,需要仔细检查相关因素进行积极的保胎。另外,父母亲染色体结构异常虽跟 流产 有关,但并非必然,仍需寻找可治疗的原因。
在中国,生儿育女的事情关系着每一个家庭,很多家庭不能接受没有孩子的情况,因此积极的保胎在我国是目前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