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液不液化是指离体精液在室温下(22~25℃)60分钟仍不液化或仍含有不液化的凝集块。精液不液化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约占男性不育症的9.8%。由于精液不液化使精子在精液凝块中的时间延长,不能有效地活动,减缓或抑制了精子通过宫颈,使精子在运动中由于过多消耗能量而死亡,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发生。
精液在男性生殖道内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当精液射出后,立即就变成了胶冻状乳白色物质,精子包含在精液内部或附于表面,无法自动游动,约过15~20分钟,精液会产生一种自动液化过程使凝胶液化,变成稀薄流动的液体。精液的这种液体凝集、液化过程是有生理意义的。开始呈液态是便于精液的射出,随后形成凝块有利于精液在阴道内停留较长时间,使精子得到充分休息和获得能量。一旦液化,精子就有足够的能量穿透宫颈粘液,并向生殖道深处继续挺进,最终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精液的凝集、液化过程与酶的催化作用密切相关。精囊腺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样的物质构成了形成凝胶样物质的基质,而前列腺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参与了液化过程。如果这些附属性腺感染或有其他病变,就可对所分泌的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从而导致酶系统失调。
当前列腺发生炎症时,由于蛋白水解酶的缺乏,使得一些患者的精液放置1小时也不液化,或者液化不好,粘稠度太高。在这种情况下,精子无法游动,自然会造成不育。有人做过统计,因精液不液化而致男性不育症的发生率一般为7%~9%左右。90%的精液不液化者,患有前列腺炎;而前列腺炎患者,精液不液化者约占12%。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前列腺炎、精囊腺炎等原发病变,恢复其正常功能。精液不液化与前列腺疾病(包括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精囊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发育不良等疾病有较密切的关系,必须加以重视。
1、前列腺疾病是精液不液化首要原因:精液的液化和凝固是受精液中的凝固蛋白和液化因子调节的。凝固蛋白主要来源于精囊腺,液化因子则主要来源于前列腺。作为液化因子的酶类物质在前列腺分泌活动减低时其活性减弱,或者由于精囊腺所分泌的凝固蛋白的增加,使液化和凝固两种因子的平衡被打破,表现为精液不液化或者精液液化迟缓现象。
2、精索静脉曲张对精液不液化的影响是仅次于前列腺疾病:精索静脉曲张,不仅本身可以通过各种机制致男性不育,同时由于精索静脉曲张使得盆腔明显充血,导致包括前列腺在内的生殖系统功能发生紊乱,从而使前列腺分泌的液化因子减少,加上部分病人由于精索静脉曲张所造成的睾丸萎缩,使睾丸内分泌功能失调,睾酮分泌减少,二者共同作用导致了精液不液化的发生和发展。
3、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副性腺后使其功能紊乱,精浆成分发生改变。因支原体生长需要胆固醇和尿素,而前列腺富含胆固醇,又因前列腺的解剖位置关系,尿液易返流人前列腺,并为之提供所需的尿素,因此前列腺是支原体常见而主要的易感器官。研究证明,支原体胞浆中含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NH3和H20,可造成细胞损伤,导致前列腺炎的发生,使液化因子缺乏,不能正常分泌蛋白分解酶、溶纤维蛋白酶及其他精液液化因子,以破坏精囊腺产生的凝固因子,导致精液不液化,并影响生育。支原体感染还可以影响到精浆中免疫抑制物质,导致产生抗精子抗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都可以引起精液液化时间的延迟。
4、睾九功能对精液不液化的影响:睾丸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睾丸小(容积<10m1)而无弹性。fsh增高,t值降低。这是因为精液的产生直接受内分泌激素,特别是体内睾酮水平的控制,调节附属性腺分泌活动及各种分泌物产生。由于睾酮减低而导致附属性腺(包括前列腺、精囊腺等)分泌功能的减低,形成精液不液化现象,同时还可影响精子的质量。
被誉为“中国输卵管之母”
从医30余年治愈上万备孕患者
医学硕士
师从中国宫腔镜之母-夏恩兰
师从国际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TCLi教授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硕士
师从美国著名遗传权威专家John Fklink
武汉大学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医学30年
积累丰富疑难病例的处理经验
医学硕士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
个性化超促排卵方案制定,获卵率高
从事生殖不孕不育症治疗10余年
累积治疗输卵管及宫腔病变患者万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