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客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研究 (原创)

赵倩
赵倩主任医师 教授郑大一附院妇科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子宫内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种女性常见 妇科疾病 ,以下简称內异症。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痛经、慢性盆腔痛、 月经异常 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病变可以波及所有的盆腔组织和器官,以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最常见,也可发生于腹腔、胸腔、四肢等处。目前对此病的发病机制有多种说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赵倩

(一)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该学说是最早提出的比较被认可的学说,认为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少数有活性的内膜细胞可随经血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在某些部位种植并生长。该学说也不能解释盆腔以外脏器发生內异症的现象。

(二)在位内膜决定论:该假说认为不同的人逆流的经血中的内膜碎片能否在盆腔顺利粘附并生长,在位内膜即正常部位的子宫内膜本身存在的差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在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方面表现除更活跃的功能,更强的血管生长能力、侵袭能力。另外在位内膜产生的炎症相关因子也比正常人增加了不少。这些因素都帮助了随经血逆流的内膜细胞更好地在盆腔内定植、生长,从而发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干细胞学说:干细胞是指具有再生成人体各种组织及器官能力的细胞,医学界称之为“万能细胞”。此学说认为逆流的经血中夹杂着来自子宫内膜深层的干细胞,或者来自骨髓中的干细胞随血液到达盆腔,在盆腔内某些因子的刺激下逐渐分化成了内膜细胞,继续生长为异位病灶。

(四)医源性内膜种植:剖宫产手术或者会阴处做切口时,宫腔内血液可污染这些切口,其中混杂的有活性 的子宫内膜细胞可定植于切口中,存货的内膜细胞可随着卵巢激素的作用发生周期性的出血并形成异位囊肿,产生周期性的疼痛。

(五)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此学说主要可以用来解释盆腔以外脏器发生內异症的原因。远隔脏器比如肺、四肢皮肤、肌肉等处的內异症病因还没有深入研究,可能是有活性的内膜细胞或者干细胞随着盆腔静脉血管或者淋巴管播散而成,具体机制还不明确。

(六)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人体在胚胎发育时期,卵巢表面上皮、腹膜、阴道直肠膈、脐部均由体腔上皮化生而来,这些组织在性腺激素、炎症、机械因素的刺激下能够转化,形成另一种组织,所以该学说认为这些部位的细胞同样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形成内膜异位病灶。通俗点说就是发生內异症部位的细胞有转变成子宫内膜细胞的能力,这些细胞在某些因素下形成了內异症病灶。

(七)诱导学说:盆腔及腹膜中某些未完全分化的细胞在人体自身的某些生物化学因素比如自己分泌的激素、促进血管形成的因子、促进炎症反应的因子等等作用下可以逐渐发展为子宫内膜组织。

(八)免疫学因素:在某些情况下,人体免疫细胞的作用减弱,不能有效地清除进入盆腔或者其他部位的内膜细胞,另外免疫细胞释放的某些免疫因子会促进异位内膜细胞的粘附、存活以及生长。

(九)其他因素:有研究表明內异症患者腹盆腔里促进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增多,从而促进血管形成,为异位的内膜细胞提供生存所必须的营养。也有研究发现內异症患者发生 腹膜炎 的机率增高,所以长期的炎症因子刺激也可能会促进內异症的发生。遗传因素也参与该疾病的发生,该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中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人要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此病。

以上任何一种学说或者因素都不能完全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目前比较认可的学说以在位内膜决定论为主,迄今內异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广大医学工作者正在努力探索中。

显示全文

发布时间:2018-06-03 21:40

赵倩主任医师 教授
郑大一附院妇科
擅长: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妇科恶性肿瘤等妇产科常见病的治疗及盆底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宫腹腔镜等妇科微创手术。

上一篇: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 (原创)

下一篇: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远离妇科肿瘤

好孕日记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

最多可输入1000个字

回复
确定

提示

只有发帖本人才能操作哦~

城市
医院
医生
问题大全按字母浏览问题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