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
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率5~10%,妇科内分泌临床最常见,占20~60%,青春期前后发病,症状持续至绝经后
•特征:雄激素过多和长期无排卵
•典型临床表现:闭经、多毛、肥胖、不孕
•病理状态:内分泌和糖代谢异常
•涉及到多学科
•治疗: 月经失调 、生育问题、内膜增生、远期代谢合并症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夏良斌
(一)历史
•100多年前发现部分闭经者PCO
•1935年Stein-Leventhal综合征:闭经、多毛、肥胖、双侧卵巢增大伴多囊性变
•70年代放免法:LH↑、LH/FSH↑、T ↑ 、FT ↑ 、A2 ↑ 、E1 ↑ 、E1/E2>1 ↑ 、SHBG↓—PCOS
•80年代超声应用
•80年代后: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HI)、RAS、卵巢内微环境
(二)定义
•PCOS是指:
• 青春期前后发病,卵泡内膜细胞良性增生→雄激素分泌过多→ 月经紊乱 、持续排卵障碍、高雄症状、卵巢多囊样变
PCO与PCOS是两个不同的概念:PCO只是一个形态上的特征,任何引起雄激素过多的疾病均可引起,如:柯兴氏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殖症、分泌雄激素的肿瘤、高PRL血症、使用雄激素制剂,其他原因引起的持续无排卵、甲亢,正常妇女PCO征20%
(三)命名问题
•PCOS最多用,但只强调了形态
•高雄激素性持续无排卵(HCA)
•功能性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FOH)
病 因
一、与青春发动期的关系
(一)起病时间:往往起病于青春期-有助于鉴别其他高雄激素引起的长期无排卵,肥胖和多毛多出现在月经初潮前,少数患者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可能转为正常,多数患者继续发展为典型的PCOS
(二)肾上腺功能初现的异常:肾上腺功能初现开始于月经前两年,是生长发育的开始和性成熟的里程碑,此时若肾上腺功能过盛,分泌雄激素过多,持续至成年→PCOS
关键:肾上腺雄激素合成酶P450C17α对ACTH反应过强,是形成PCOS的基础
(三)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
•LH对GnRH的反应增强
•LH分泌振幅增大,频率加快
•LH分泌昼夜节律异常,常常早上出现峰值
•LH→卵泡膜细胞→细胞色素酶 P450c17α活性↑→雄激素↑
(四)胰岛素抵抗
•青春发育→GH、性激素↑ → INS、IGF-1↑ → IR→生理性(一过性)→病理性→PCOS
二、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作用
• INS和IGF-1 是青春期卵巢发育的重要调节因素:芳香化酶、细胞色素酶 P450c17α
• INS和IGF-1↑→卵泡膜细胞→细胞色素酶 P450c17α活性↑→雄激素↑→ PCOS
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一)胰岛素的生理作用:调节肝内及肌肉、脂肪组织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刺激肾脏内储钠,刺激卵巢甾体合成
(二)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
•生理水平的INS,促进器官、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效能下降(IR)→INS代偿性↑→HI
(三)PCOS与IR
•IR及HI是PCOS糖代谢异常的基本特征
•PCOS IR的临床特点:
1. 无论是否肥胖均有不同程度的IR及HI
2. IR在不同种族中相同,而PCOS的其他 表现各不相同
3. 大多数属中等程度
4. 在青春期已存在,且与雄激素过多互为因果
(四)IR的发生机制
•胰岛β细胞功能亢进,肝内葡萄糖合成↑,外周组织胰岛素受体后信息传导系统障碍或受体缺陷,雄激素抑制肝脏对INS的清除,雄激素抑制外周组织INS的降解
(五)IR的特殊表现
IR综合征(X综合征)
1. 基因综合征(罕见):A型—矮妖精貌综合征,脂肪萎缩性糖尿病――INS受体基因突变
B型—自身免疫失调――抗INS受体抗体
2. 肥胖症 :向心性肥胖,血压及血脂升高
3.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血糖升高,肥胖
4. PCOS:生殖功能障碍――INS受体信号传递缺陷
四、多囊卵巢的形成
•T、LH↑→卵泡膜细胞增生→A、T ↑ →E1 ↑
•FSH↓ →芳香化酶不足→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受阻→卵泡局部雄激素↑、雌激素↓ →卵泡发育障碍
•血中雌激素持续高水平→下丘脑垂体敏感性↑ →LH ↑ →卵泡募集、选择、优势化、排卵受阻→小卵泡或提前闭锁→PCOS
五、双重缺陷学说
•LH水平上升
•胰岛素抵抗 卵巢→PCOS
六、肾上腺与PCOS
•PCOS患者有两种类型的肾上腺功能异常
1. 肾上腺酶的异常
2. 肾上腺雄激素对ACTH刺激反应过高,卵巢雄激素过多往往继发于肾上腺功能异常
七、遗传因素
•家族史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
•可能是多基因遗传
•相关基因突变
•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八、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PCOS
•RAS调节心血管活动
•RAS主要效应物质:ATⅡ
•卵巢存在RAS,调节性激素合成、卵子成熟和排出
•LH使ATⅡ ↑
•PCOS患者 LH ↑ → AT Ⅱ ↑ →芳香化酶活性↓ →卵泡内T/E ↑ →卵泡发育受阻
九、卵泡微环境
•PCOS→抑制素↑ →FSH↓ →卵泡发育受阻
•IGF-S →E2、P 、A、T↑
•PCOS →IGFBP-2、 IGFBP-4 ↑ → IGF-S 与受体结合↓ →芳香化酶活性↓ →T/E ↑ →
卵泡发育受阻
EGF、TGFα、 TGF β
十、PRL与PCOS
•PCOS→下丘脑多巴胺↓ →PRL↑ →↑肾上腺雄激素↑
临 床 表 现
一、病史
•围月经初潮期出现肥胖、终毛快速生长
•初潮后月经不规则,一年以上应考虑有PCOS的可能
•多毛、早脱或月经紊乱、不孕家族史有助于PCOS的诊断
二、月经失调和/或不孕
•正常月经初潮后月经不规则或闭经
•内膜增生和内膜癌症、乳腺癌
•持续不排卵导致不孕
•往往抵抗排卵诱导
•部分有间歇性规律月经并能自然生育
三、高雄激素症状
(一)多毛
1. 毛发生长的生理
•胎毛→毳毛→终毛
•毛发生长周期:生长期、退化期、静止期
•生长期和静止期的长短决定毛发的长度
•身体各处毛的生长期不同步,毛的生长与脱落参差不齐
•毛发的生长、密度、周期与种族及家族遗传有关
•性激素影响毛的生长
•T、A→毛囊→DHT →性毛生长
•低水平雄激素—腋毛、阴毛、四肢毛↘
•高水平雄激素—面部、乳周、下腹部↗性毛
•头顶部头发的生长受雄激素控制
2. PCOS多毛与HA
•多毛是指面部或躯体表面毛多
•PCOS中发生率70%(17%~83%)
•多分布于唇上、下颌、乳晕周围、脐下正中线、耻骨上、大腿根部
•机理: HA→毛囊DHT ↑ →毛的生长↑
↘SHBG↓ →FT ↑
•多毛的程度与雄激素升高并不成比例
(二)痤疮
•痤疮可发生在30%~50%的青春期女孩,但严重的痤疮并不常见
•有严重痤疮的年轻妇女患PCOS的可能性较大
•发生与DHT刺激皮脂腺分泌过盛有关
(三)斑脱
•高雄激素妇女的另一临床表现是脱发
•PCOS患者的斑脱往往与高雄激素血症的其他临床表现共同存在
•斑脱在PCOS患者中的发生率<10%
(四)其他男性化体征
•肌肉发达、乳房萎缩、声调低沉、出现喉结、阴蒂增大等,这些体征在PCOS中很少出现
四、肥 胖
1.肥胖的诊断标准
•指机体内脂肪组织量过多和(或)脂肪组织量与其他软组织量比例过高,是一种营养过剩所造成的能量代谢紊乱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2 ,女性BMI≥25为肥胖
•标准体重%:成年女性标准体重( kg )=身高(cm)-105,超过10%以上为超重,超过20%以上为肥胖
2.肥胖的类型
•腰围与臀围的比值(W/H)
>0.85为男性型肥胖—T及FT水平增高,易有HI、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性心脏病;≤0.75为女性型肥胖—E1水平增高
3.PCOS肥胖
•发生率50 % ~65%,青春期出现
•机制:HA→脂肪细胞增殖→上身脂肪堆积,主要为腹腔内脏器官间脂肪堆积,T水平与腹腔内脏器官间脂肪堆积相关
五、卵巢多囊性变
双侧卵巢增大,每个卵巢有10个或更多的卵泡,直径为2~8mm左右,多处于卵巢周边,如同“珍珠项链”,90%以上的高雄激素性不排卵者有此征象
六、溢乳
•溢乳在PCOS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0%
•与高催乳素血症(PRL)有关,高PRL血症在PCOS患者中的发生率为7~27%
七、远期合并症
•1.肿瘤
•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
•乳腺癌—关系未确定
2.心血管疾病
•PCOS患者中约30%非肥胖者、75%肥胖患者有HI
•HI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高血压
• HI→脂蛋白代谢异常
3.糖尿病
•肥胖PCOS患者中,葡萄糖耐量减低达40%
•20~44岁的PCOS患者葡萄糖耐量异常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病率达20~40%
•发病率7倍于年龄相当的正常妇女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 临床症状加生化参数,或临床症状加B超PCO征
2. 生化参数包括LH升高和(或)任一项雄激素升高,或胰岛素升高
3. 必须除外其他原因的高雄激素血症
(一)临床症状 主要为月经与排卵异常,可有多毛、痤疮、肥胖、不孕
(二)生化参数异常
•1. LH/FSH≥2~3,LH>10IU/L
•2. 雄激素:总睾酮(T)>3.5nmol/L,游离睾酮(FT)>5.5pg/ml,硫酸脱氢表雄酮(DS)>8.1μmol/L
雄烯二酮(A2)>230ng/dl
•3. E1/E2>1
•4. INS 空腹血糖/空腹INS<3.0--HI
(三) B超检查 •双侧卵巢增大、多囊改变,•卵巢内直径2~8mm的小卵泡围绕卵巢边缘
•间质部的回声增强
二、鉴别诊断
1.间质性卵泡膜增生
• 临床表现与PCOS相似
• 鉴别要点:
*HA更重,E1更高,伴发内膜癌更多
*IR、HI较重,LH正常或偏低
*卵泡小,黄素化卵泡膜细胞呈岛状散在分布于间质内
*CC及卵巢楔切常常无效
*发病年龄偏大,可在40岁以后
*常在楔切或活检后才能确诊
2.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21-羟化酶、11β-羟化酶缺乏,性连锁隐性遗传病
•21-羟化酶缺乏→皮质醇合成↓ →ACTH代偿性↑ →17OHP、A ↑ →T ↑
•迟发型—轻度,发生于青春期或以后,表现与PCOS相似,诊断依据: 17OHP ↑
重型—假两性畸形
3.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
病因
•垂体ACTH瘤或增生伴肾上腺皮质增生
•异位ACTH瘤:支气管癌、胰腺癌
•肾上腺皮质瘤或癌
鉴别点
•满月脸、乏力、紫纹、高血压、精神失常
•血清F增高、失去昼夜节律
•影像学诊断:超声、CT、MRI
4.高PRL血症
•鉴别点:PRL↑、FSH ↓ 、LH ↓ 、E2↓,有时可检测到垂体瘤
5.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甲状腺素↑→T、E2 ↑ →E1、E2 ↑→下丘脑-垂体敏感性↑ →LH ↑、FSH被负反馈抑制→卵泡发育受阻→类PCOS
鉴别:HA症状不明显,无HI及IR,T3、T4↑
•甲减→甲状腺素↓ →SHBG ↓ →A、E1 ↑ →PCO
鉴别: T3、T4 ↓、TSH ↑,甲状腺素治疗有效
六、男性化肿瘤
•卵巢门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肿瘤
鉴别:肿瘤多为单侧,男性化表现较重,血雄激素水平接近男性
B超、CT
七、药物性高雄激素血症
丹那唑,苯妥英钠
治 疗
•治疗目的
使子宫内膜正常化
阻断过多雄激素对靶组织的作用
治疗代谢并发症
必要时促排卵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一)促排卵治疗
1. 枸盐酸氯米芬 (CC)首选,最为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效应和较弱的雌激素作用
作用机制:在下丘脑及垂体部位与雌激素竞争受体,解除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刺激内源性GnRH释放,促进垂体分泌FSH及LH.也可能增加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反应
•用CC后排卵率为75~90%,妊娠率仅为30~40%
•高排卵率、低妊娠率的原因
(1)黄体功能不足:约5%
(2)宫颈粘液分泌不良:约10~15%
(3)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26~40% 正常妇女中为9%
(4)卵子质量欠佳
•用法
1.常规用法:CC 50~200 mg/日×5天
2.CC+HCG
3.CC+HMG或FSH+HCG
4.CC+DXM
•监测:BBT、B超、尿LH
•若CC抵抗,可先抗雄激素治疗,然后再CC治疗
•副反应:少,与个体敏感性有关
卵巢增大,潮热,腹部不适,乳房疼痛,恶心呕吐,神经过敏和失眠,视觉症状
2. 促性腺激素
•制剂:HMG:FSH75IU、LH75IU
尿FSH—Metrodin,高纯FSH —Metrodin-HP,基因重组FSH—gonal-F
指征:CC治疗失败
•治疗方案
1.常规方案:
•治疗前准备
•监测:E2、B超、宫颈评分
•用法:加用HCG、GnRH-A促排卵,加用P或HCG支持黄体功能
2. 低剂量缓增方案
目的:摸索一个最接近FSH阈值的剂量,避免OHSS
3.减量方案—模拟生理性的月经周期FSH变化
•疗效:排卵率:83%~98%,妊娠率:37 % ~80%,MP:17 % ~24%,OHSS:6.3%~25%,自发流产:11%~23%,取消率:20%~25%
•HMG或FSH与其他药物合用
•1.加用DXM
•2. HMG或FSH治疗未妊娠:IVF-ET
•3.GnRH-a Buserelin500μg鼻喷每日二次至E2<20pg/ml,再用常规方案,Buserelin用至注HCG日
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
•脉冲形式给药
•使用静脉注射泵
•每90分钟给药15μg
•优点:可引起FSH和LH以恰当的比例释放,单个卵泡发育,降低OHSS和多胎的发生
•排卵率约为50%
•在PCOS,疗效不如HMG
4. 他莫昔芬 -- 三苯氧胺
•结构上及药理上与克罗米芬相似
•排卵率与妊娠率均与克罗米芬相似
•用法:月经周期第3~7天服用10 ~30mg /d
•一般在克罗米芬治疗失败时使用
(二)调整月经、预防子宫内膜增生
1. 孕激素
•安宫黄体酮10mg/日× 10天/每月
•抑制LH及继发产生的卵巢来源的雄激素
•控制子宫内膜生长,防止子宫内膜癌
2. 口服避孕药(OC)
•OC可减轻高雄激素血症的一些临床症状
•机制:抑制垂体LH分泌→雄激素↓,增加肝脏SHBG合成,抑制5-α还原酶,抑制雄激素与受体的结合
•优点:避孕,使月经周期正常化,预防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内膜癌,能治疗多毛症,多毛患者需治疗6个月以上
①复方醋酸环丙孕酮(复方CPA)--达因-35
•含炔雌醇0.035mg和CPA2mg
•CPA是有效的孕激素制剂,并有高效抗雄激素作用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雄激素药物
•作用机制:阻断DHT与受体结合,促进睾酮代谢,减少5α-还原酶活性,减少雄激素的产生
②妈富隆(marvelon)--短效OC
•含炔雌醇30μg、地索高诺酮150 μg—新一代孕激素
•雄激素活性低、对代谢影响小、很少引起发胖—可长期服用
3.孕酮受体拮抗剂
•米非司酮:预防子宫内膜增生,避孕,不宜久服
4. 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0.25~0.5mg/日或强的松5~7.5mg/日,可改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殖症或DHEA增高的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对超重患者不考虑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三)多毛与痤疮的治疗
•系雄激素过多或毛囊对雄激素反应过强所致
•常因心理和美容方面的问题而求诊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治疗严重卵巢高雄激素血症最有效,但少用
•选择性抑制卵巢来源的雄激素
•副反应与雌孕激素反加治疗
•剂量与制剂:nafarelin 500μg鼻喷,每日2~3次
histrelin 100μg/d ,皮下注射
leuprolide acetate 1.5mg/d皮下注射
长效leuprolide 3.75mg每月肌注
疗程:6个月
2. 安体舒通---醛固酮拮抗利尿剂
•作用机制:竞争性地抑制DHT与受体结合,抑制5α还原酶活性,干扰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
•剂量:因人而异,50~200mg/d
•副反应:盐丢失过多、头晕、嗜睡、月经紊乱、乳房,疼痛、情绪不稳定、疲劳、性欲减退
•建议:与口服避孕药同时服用(避免男胎女性化),并可增加对多毛的疗效,6~12月后才可出现明显临床疗效
3. 醋酸环丙孕激素制剂(CPA)
•达英-35—治疗多毛时CPA与雌激素配伍成OC
•用于高雄激素血症及多毛症,同时有避孕作用
•疗程6~60个月
•副反应少,应用最广
4.氟化酰氨(Flutamide):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
作用机制:抑制雄激素与靶器官受体的结合,抑制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
•显效时间早,治疗后3月即可减轻体征
缺点:有较强的肝毒性作用,仅用于PCOS患者顽固性雄激素过多症
一般剂量为250~500mg/d,疗程6~24个月,多毛症治疗需至少3~6个月才有疗效
5.Finasteride
•作用机制:抑制5α-还原酶,减少T向DHT转化
•抗雄激素作用与安体舒通相似,但副作用较小
•治疗剂量为5mg/d,疗程6个月以上,治疗期间应避孕(男胎女性化)
(四)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
HI和IR是PCOS的重要特征,引起代谢紊乱,是发展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抗INS治疗在PCOS中刚开始,抗胰岛素制剂包括二甲双呱--双呱类,罗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
•治疗后40~50%PCOS患者恢复月经规则来潮,少数自发排卵并受孕
1.二甲双呱
•作用机理:抑制小肠吸收葡萄糖,降低HGP合成,增加肌肉等外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
•服用方法:500mg tid 连续服用8周以上
2.罗格列酮
•作用机理:在胰岛素受体后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活性,选择性作用于一种在脂肪组织中高度表达的核激素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其机制是通过与PPARγ结合,激活脂肪、骨骼、肌肉及肝脏等胰岛素作用组织的PPARγ活性,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还可以增强葡萄糖转运子Glut-4对葡萄糖的摄取。直接增加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增加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使HGP合成下降
•服用方法:4mg,每日与早餐同服
(五)节食、运动及减肥
是治疗PCOS患者IR预防代谢并发症的基本措施,患者体重下降7~15%,即可改善IR并使糖耐量低减好转,部分患者可恢复自发月经,甚至排卵受孕,部分节食困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食欲抑制剂
(六)预防远期并发症
1. 坚持口服避孕药:周期性孕酮撤退出血,预防因子宫内膜增生而发展为癌变。
2. 不过多应用促排卵药物(引发卵巢癌)
3. 控制饮食,防止热量过剩和肥胖
4. 持之以恒坚持适合个人的身体锻炼
二、手 术 治 疗
•腹腔镜下卵巢电灼术和激光汽化术--药物促排卵治疗无效时,方法:每侧卵巢打孔4个左右
机理:破坏部分卵巢皮质,使雌激素水平暂时下降,通过反馈作用使FSH分泌增加,LH/FSH比值改变--自发排卵,50%的PCOS患者可由此获得妊娠,疗效与卵巢楔切术相同,卵巢楔切术现已很少应用
优点:1. 疗效可与HMG或纯FSH促排卵相仿,无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的发生
•2. 损伤小,术后粘连相对少,可代替开腹手术,手术简单,恢复快
•3. 价格适中,无需复杂的监测排卵
•4. 在不育症患者的腹腔镜诊断手术中增加不多的操作即可达到目的
•5. 妊娠后自然流产率可以减低
•但由于手术可能引起粘连等并发症,故这种疗法的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助孕技术的应用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Gn治疗6个周期仍不妊娠者,IVF-ET有效
•6个治疗周期累积妊娠率可达82%
•这一结果与因输卵管因素所致不孕的治疗效果相似
•其原因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受输卵管因素影响,同时不需要强调控制单卵泡发育
•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受精及胚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