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简便方法灌肠?
先将 150毫升的中药加热,温度37-40摄氏度后倒入250毫升的玻璃瓶中,将输液管(含排气管)一同插入橡皮塞内将输液管从过滤器处剪掉,输液瓶悬挂高处,患者向左或向右侧睡,将输液管插入肛门10-13厘米,几分钟后将药物全部灌入直肠中,尽量保留1小时或更长时间才开始活动。一般宜在睡前灌,这样可以保留一晚上。(本科室为中药液真空包,将药包悬挂高处,输液管直接插入药包的一角),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张花
如何使用外敷中药?
自做一个 15厘米宽、25厘米长的棉袋,将外用药装入袋中缝好,将药袋蒸热,外用毛巾包好(防烫),置于患处,一袋药可以使用15-20天,直至药味变淡,夏天外用药有发霉现象,只要有药味,仍可使用。
如何煎熬中药?
将待煎中药一副倒入沙罐中,用水将药物淹没,浸泡一小时或更长,大火煎开,小火熬20- 30分钟,抗 感冒 的药物煎熬10-15分钟即可,一服药煎2-3次。每次重新加自来水,如上法煎熬。熬一次喝一次。如有“先煎”的药物,先将该药煎开,再将其他药物放一起熬,熬法同上;如有“后下”的药物,先将其他药物煎开,再将“后下”药物放一起熬。
常见中药特殊药物的服法有哪些?
中药里的一些另包的粉末药物,如三七粉等。按药物的副数分成等份,每天服一份。用 “蜂蜜”或“芝麻糊”或白开水咽下吞服。或用空心胶囊将药物装入胶囊中,分成等份服用。另胶状类的药,如“阿胶”等药,先将一整块浸泡水中10-12小时,然后蒸化,或用微波炉蒸2分钟即可。服用时加温开水冲服。
内 服中药应注意哪些事项?
中药汤剂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药物剂型,只有正确使用中药汤剂的服药方法、时间、温度,掌握服药禁忌,才能有利于获取最佳服药效果。
常规给药注意事项:
一般疾病服药,每日一剂,每剂分 2~3次服用。
服药方法和时间:一般来说,病在上焦(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多宜饭后服;病在下焦(肝、肾),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常宜饭前服;温补的药宜饭前半小时或睡前服用;
病情危重者,可每隔 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
发汗药、泻下药,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服药宜小量频服,以免引起呕吐。
服用中药的温度有讲究吗?
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辛温发汗解表药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不仅药宜热服,服药后还需要加盖衣被;
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胃肠,病人欲冷饮者,药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寒药仍以温服为宜。
中药口服给药时间有何讲究?
喝中药请在饭后 30-60分钟服用为宜,可以避免中药成分对胃黏膜的刺激。
喝中药前后一小时左右最好不要喝茶、牛奶或豆奶,以免中药成分与茶的鞣质、咖啡因及蛋白质等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 .可以喝水。
如需发汗的病人,可缩短服药时间,一日四次。服药后宜多次口服热米汤,以利于发汗。
驱虫药、攻下药及其他治疗胃 肠道疾病 的药物宜饭前服用,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物都宜饭前服用。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消食药宜饭后服用,胃中存有食物可使药物与食物混合,减轻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无论饭前服或饭后服用的药物,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 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
安神药,宜在睡前 30分钟至1小时服用。
缓下剂,宜在睡前服用,以便于次日清晨排便。
涩精止遗药,宜在晚间服用。
截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 2小时服药。
急 性病 则不规定时间服用。
中药与西药尽量分开半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