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多年,自然看过很多血肉模糊、肢体分离的情景,也见过不少生死离别的场面。行业外的朋友问我:“碰到那些场景会不会流泪?”
我的回答很简短:“没那个时间。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做。”
为病 人流 泪的次数,印象中仅有那么几次。 福建省人民医院妇科严炜
最记得第一次,发生在我刚开始工作时:在呼吸内科的住院部,一个慢性 肺气肿 的病人因为 呼吸衰竭 去世了,看看家人呼天抢地的叫“爸爸!爸爸!别离开我,不要扔下我”,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悲伤的情绪才刚刚漫起,旁别老资格的护士就提醒我:“医生,快给病人写死亡证明书啊。”我方才醒悟过来,接下来我还要写抢救记录,补开抢救时的口头医嘱,安排护士给刚去世的病人拔掉治疗用的留置针、尿管等。随后护士通知我3号床的病人呼吸困难,要我赶紧过去处理。
下班后,看到我依然闷闷不乐,顶头的主治医师很理解的说:“悲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存在的意义是让病人的痛苦更少,让家属的悲伤来的更迟。”
听到那句话,我心头一震:“沉浸在悲伤里,带着这种情绪去给下一个病人看病,只会产生更多的悲剧。”
从眼泪到心情平复下来,也许只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一分钟内,能发生的事情太多:一分钟内可以流失几百毫升的血,一分钟心跳已经停了70多次。我们,没有资格浪费抢救时的一分一秒。请相信,医生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在思考,思考什么样的处理能让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康复,同时给病人带来最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