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卵泡?
卵泡位于卵巢皮质内(就是在卵巢表面),一个卵泡是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其周围卵泡颗粒细胞组成。
2.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卵泡的数目在女性不同生长时期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福建省人民医院妇科严炜
| 胎儿期 | 出生时 | 青春期 | 绝经后 |
卵泡数目 | 700万 | 200万 | 30-50万 | 基本耗竭 |
妇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能够发育成熟并排卵。性成熟期,即育龄期,每个月会发育一批卵泡,这批卵泡中只有一个或者两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发育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的卵泡在发育过程中自行退化消失了。
根据卵泡的形态、大小、生长速度和组织学特征,可将卵泡的生长分为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排卵前卵泡4个阶段。自月经第1日至卵泡发育成熟,称为卵泡期,一般需10-14天。
3.排卵
卵泡长到18mm以上将成为成熟卵泡,此时,卵泡内的卵母细胞被挤压排出称为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4.黄体形成及退化
卵母细胞排出后,卵泡内液体也随之流出到人体盆腔最低点(道格拉斯窝),即子宫直肠陷凹,所以B超监测卵泡是否排出时,如果看到盆腔有积液,就认为卵泡破裂了,卵母细胞排出了。卵母细胞排出后,剩下的组织便形成黄体。在排卵后第7-8天,孕激素达到高峰,即月经的第22天左右,这时就可以在血中监测孕酮是否升高,以此判断是否有排卵。在排卵后,如果卵子未及时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未来的孩子),黄体便在排卵后9一lO日开始退化。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日。黄体功能衰退后月经来潮,此时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5.卵泡监测的意义
在 不孕症 诊疗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反复地监测卵泡,而且要从卵泡一发育就开始监测。 不孕症 患者通过监测卵泡可了解卵泡的大小、形态、生长速度、是否排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及同房时机,增加受孕几率。卵泡刚刚开始发育的时候比较慢,这时我们可以2-3天监测一次,卵泡到后期会越长越快,就需要每天监测了。在卵泡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卵泡的两个径限大于等于3mm,就叫做扁卵泡,这时就需要中药干预,,卵泡长圆,因为卵泡就像种子,要饱满圆润,所以它的径限相差必须小于3mm,;如果监测卵泡不长大,就需要用促卵泡的中药帮助卵泡长大;如果监测到很多个卵泡,并不是好事,因为它们会争夺营养,就长不大了,所以有人以为有很多卵泡就可以怀多胞胎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还需要提一点,在月经的第11-12天就出现大卵泡(18mm左右),不是好事情,这个卵泡很有可能出现排卵障碍。卵泡监测应有连续性,不可随意间断,否则就失去了临床意义。这里顺便提一句,我们监测卵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同房,因此在卵泡尚未成熟时,先不同房,养精蓄锐,以免后续乏力。
6.卵泡黄素化
有的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泡就会继续长,长到30-40mm,便失去了受精能力,形成黄素化。卵泡黄素化往往无症状,亦无异常体征。黄素化的月经期与自然月经周期(有排卵)相仿,基础体温曲线也呈双相型,唯有在B超监测卵泡时或 腹腔镜 检查时才能被发现。临床B超报告常提示: 卵巢囊肿 。我们在监测卵泡的过程中,在卵泡长到一定大小时通常需要用中药或针灸刺激促排卵,让卵泡排出,避免黄素化。黄素化往往发生在 多囊卵巢 的患者。
临床上常用克罗米芬促卵泡生长,帮助那些卵泡生长有困难的患者。然而很多患者存在着一个误区,她们认为妇女卵巢中只有400-500个左右的卵泡能成熟,用了克罗米芬后就会减少卵泡,加速卵巢衰老,因此拒绝用药。其实这400个卵泡是来源于青春期中的30-50万个卵泡中,也就是说30-50万个中的每一个卵泡都有可能长成400-500个卵泡中的一个,因此不必紧张。就好像如果你只有400元人民币(400个卵泡),当然每花一元就小心翼翼,害怕多花就没钱了;但是你拥有的是40万的人民币(40万个卵泡),远远高出于400元,因此花个1元、10元的,对你的财富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 不孕症 患者们不要混淆概念,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用药,改善病情,达到诊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