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客服

刘云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经验 (原创)

黄缨
黄缨主任医师荆州市中医医院 妇科

       刘云鹏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并于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妇科知名专家”称号。刘老行医济世8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刘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荆州市中医医院妇科黄缨

      一、湿和瘀是主要病因

     盆腔炎性疾病以小腹痛、带下量多、 月经紊乱 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盆腔炎”的范畴。刘老认为小腹痛是血瘀,带下量多是湿阻,湿热瘀阻,气血逆乱致 月经不调 。女子经期产后,或宫腔术后,血室开放,胞脉空虚,湿邪易乘虚而入,形成盆腔炎性疾病。湿邪粘滞缠绵,因此其病程长,日久难愈;湿邪易从热化,易阻滞气机,导致血瘀;妇女屡经经、孕、产、乳,易使机体处于血常不足,气偏有余的状态,尤其在经产之时,血液易于耗失,易致阴血不足,阳必失制,气必逆乱;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更易导致妇女的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刘老强调湿瘀互结是本病病机关键所在,湿热瘀结又常常使本病由实而虚。

    二、治疗强调祛邪为先

    刘老治病主张祛邪为先,认为祛邪即所以扶正。对盆腔炎的治疗刘老主张以除湿和化瘀为主,根据辨证,可在祛邪以后调肝脾,理气血以扶正。以往论寒凝血瘀者有之,论湿热血瘀者颇感不足,刘老积80余年经验,从湿热瘀血着手,辨其虚实,调和气血,并以除湿化瘀贯彻始终,妙在除邪务尽,邪去则正自安。除湿化瘀处以柴枳败酱汤,调肝脾理气血处以除湿化瘀方,此二方是刘老根据80余年临床经验创制的,我们按此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疗效显著。

    三、验方介绍

   1 、柴枳败酱汤

    柴枳败酱汤是刘老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经验方,由《 伤寒 论》四逆散发展而成,由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柴胡9克、枳实9克、制香附12克、赤白芍各15克、丹参15克、酒大黄9克、牛膝12克、甘草6克组成。本方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用于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辨证要点:小腹疼痛,按之明显,黄白带下稠粘,脘闷便结,脉滑数,舌红,苔黄厚等。急性发热者,可合五味消毒饮,或选加大小承气汤等;黄白带下有气味,可选加黄柏9克、蒲公英30克、苡仁30克;腰痛可加乌药9克。

   方中红藤、败酱草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君药;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为臣药;柴胡枢转气机,透达郁热,香附疏肝行气,枳实配柴胡升清降浊,调理气机,赤白芍敛阴活血,大黄酒制缓泻行瘀,丹参活血祛瘀,诸药行气活血共为佐药;甘草和中,并与芍药同用,缓急舒挛止痛,牛膝利湿化瘀,引诸药直达病所,与甘草共为使药。

   2 、除湿化瘀方

    方药组成:当归9克、川芎9克、茯苓9克、赤白芍各15克、白术9克、泽泻9克、柴胡9克、枳实9克、甘草6克、玄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除湿化瘀方由《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化裁而成,在当归芍药散基础上加入疏肝行气止痛药,具有健脾除湿、化瘀止痛之功,治疗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慢性盆腔炎之腹痛有很好的疗效。辨证要点:小腹隐痛绵绵,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月经过少,白带增多,舌淡暗,舌体胖或边有齿痕,脉沉无力。

   方中白术、茯苓、泽泻健脾除湿利水,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行血中之滞,芍药、甘草柔肝和中,缓急止痛,柴胡、枳实疏肝理气,川楝子、玄胡索活血理气止痛。因湿邪留滞体内,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故方中加入行气药,使气机通畅,促湿邪外出。诸药合用,相得益彰,使湿邪得出,瘀血得散,腹痛自止。此方驱邪而不忘扶正,补虚泻实。

   四、医案

   案1 李某,女,27岁,已婚;双少腹痛间作1年,舌红苔黄滑,脉滑76次/分;诊断:盆腔炎,证属湿热瘀阻,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柴枳败酱汤和除湿化瘀方治疗,柴枳败酱汤和除湿化瘀方均是刘老治疗盆腔炎的经验方,两方的适应症和使用时间有所不同,当细细体会。

   初诊:2004年3月4日。双少腹痛间作1年。患者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少腹痛,经期加重,无腰痛,未经治疗。现腹痛加重,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黄滑,脉滑76次/分。平素月经规则7/32天,量中等,色红,经行腹痛,末次月经2004年2月26日。证属湿热瘀阻,拟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柴枳败酱汤治疗。柴胡9g、枳实9g、赤白芍各15g、甘草6g、三棱12g、莪术12g、丹参20g、制香附12g、牛膝12g、红藤30g、败酱30g、酒大黄9g,7剂。

   二诊:2004年3月11日。诉双侧少腹疼痛减轻,腰骶部掣痛,白带不多,无阴痒,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黄滑,脉沉弦76次/分。除湿化瘀方加威灵仙,当归9g、川芎9g、白芍15g、白术9g、茯苓9g、泽泻9g、柴胡9g、枳实9g、赤芍15g、甘草6g、玄胡12g、川楝子12g、威灵仙15g,7剂。

   三诊:2004年3月25日。服上方后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感腰骶部掣痛,现月经未潮,白带稍多,无阴痒,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灰润,脉76次/分。守上方加补骨脂9g、黄柏9g、郁金9g,7剂。

   四诊:2004年4月1日。诉已无腰腹痛,月经3月26日来潮,量同常,无痛经。舌红苔黄,脉64次/分。守上方,7剂。

   按:从患者舌脉症状分析,本病归属于“盆腔炎”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湿热入侵,与瘀血相结,蕴结于胞宫,阻滞胞脉,不通而痛。治宜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用柴枳败酱汤治疗。服药后热邪渐退,虚象显露,故改用除湿化瘀方加味治疗,因湿邪留滞体内,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故方中加入行气药,使气机通畅,以促湿邪外泻,并加用威灵仙驱风止痛。三诊时症状明显好转,仍感腰疼,故于原方基础上加用补骨脂补肾治腰疼,白带偏多加黄柏燥湿止带,加郁金以活血调经。服药后月经来潮,腹痛消失,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

    案2  张某,女,41岁,已婚;间断双侧少腹隐痛二年余,舌红苔黄,齿痕,脉62次/分;诊断:盆腔炎,证属脾虚湿阻,拟健脾除湿,化瘀止痛法,除湿化瘀方加味。

   初诊:2004年5月31日。间断双侧少腹隐痛二年余。患者2002年12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少腹隐痛,同时伴白带色黄,时有异味。平素月经5/23-28天,量偏少,无血块,色红,经前腰酸痛,无腹痛,时有经前乳胀。末次月经2004年5月21日,量中,色红,无血块,4天净。现觉腰骶胀痛,两侧少腹隐痛,纳食可,夜寐可,大便干结,7天一行,小便可,白带色黄,无异味。舌红苔黄,齿痕,脉62次/分。证属脾虚湿阻,络脉瘀血,拟健脾除湿,化瘀止痛法,除湿化瘀方加味。当归9g、川芎9g、赤白芍各15g、白术9g、茯苓9g、泽泻9g、玄胡索12g、川楝子12g、柴胡9g、枳实9g、甘草6g、小茴9g、金毛狗脊15g、补骨脂9g、蒲公英30g,7剂。

   二诊:2004年6月7日。服上药后少腹隐痛好转,今偶有两侧少腹隐痛,无腰酸,感腰骶胀痛,白带量可,色略黄,无异味,无阴痒,纳可,睡眠可,大便3-4天一行,手足心发热,无盗汗,无口干,无发热,舌暗红,苔黄厚,脉弦72次/分。守上方加知母、黄柏、牛膝,14剂。

  三诊:2004年6月21日。诉服上药后少腹疼痛及腰骶疼痛好转,末次月经6月14日来潮,6天净,量可,色红,经前有腰骶伴脊柱胀痛,经来好转,无血块,现仍有腰骶轻微胀痛,手足心热,难以入睡,二便调,舌暗红,苔黄,脉68次/分。当归9g、川芎9g、赤白芍各15g、白术9g、茯苓9g、泽泻9g、玄胡索12g、川楝子12g、柴胡9g、枳实9g、甘草6g、小茴香9g、金毛狗脊15g、知母9g、蒲公英30g、黄柏9g、牛膝12g、乌药12g、葛根15g,14剂。

   按:本例患者病程已2年余,症见腹隐痛,腰骶胀痛,带下色黄,大便结,舌红,苔黄,轻齿痕,属脾虚血瘀湿阻型盆腔炎,刘老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肝郁血瘀,湿热瘀血交结于胞宫、胞脉,影响冲任督脉及气血的逆行所致,治当健脾除湿,化瘀止痛,方用除湿化瘀方。该方健脾除湿为主,佐以理气活血之品,因气行则水湿运行正常,瘀随湿去,疼痛自止,又其大便结,苔黄,兼有热象,故加蒲公英清热除湿,腰酸、腰骶胀痛为肾虚所致,故加金毛狗脊,补骨脂补肾强腰,小茴香理气除胀,服药7剂,诸症减轻,但手足心发热,苔黄厚,乃阴虚内热较甚,故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热泄火。三诊时疼痛基本好转,手足心仍热,难以入眠,故于上方去补骨脂,因其性温燥恐伤阴精,加乌药以增强理气除胀之功,其脊柱胀痛加葛根,服药后病愈,未见复发。

显示全文

发布时间:2012-03-31 09:14

黄缨主任医师
荆州市中医医院 妇科
擅长:月经过少、闭经、崩漏、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带下病、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诊治

上一篇: 跟师日记2 (原创)

下一篇: 妇炎清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原创)

好孕日记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

最多可输入1000个字

回复
确定

提示

只有发帖本人才能操作哦~

城市
医院
医生
问题大全按字母浏览问题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