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松中医精室论》一整理导师论治精室病经验文选-4徐福松教授诊治精室病验案析义>
恩师徐福松教授,临证五十余载,学验俱丰,于男科杂症诊治,颇俱心得,今录验案举例如下,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男科王劲松
1 精子增多症
张某,男, 34 岁。 1994-08-05 初诊。婚后 6 年不育,夫妻同居,性生活正常,未行避孕,女方妇检等正常。精液常规示:精液量 5ml , pH7. 2 ,液化时间 20 分钟,活动力 (++) ,活率 80% ,畸形率 20% ,计数 30 X 10 9 /L ,顶体酶平均反应率 80% ,平均反应直径 30 μ m ,精子前向运动速度 24 μ m /S ,血清、血浆抗精子抗体均为阴性,诊断为精子过多症。患者自诉腰膝酸软,头昏乏力,时有耳鸣,口中粘腻,肢倦嗜睡,舌淡苔薄白根腻,脉细弦。证属肾精亏虚,湿浊内蕴。治以补肾填精,祛湿化浊。药用:何首乌 15g ,枸杞子、黄精、熟地黄各 10g ,紫河车粉 ( 冲 )5g ,五味子 6g ,薏苡仁 30g ,茯苓、车前子 ( 包 ) 各 15 克,泽泻 10 克,益母草 20g ,制半夏 10g ,粉萆薢 20g 。水煎服,每日 1 剂,原方加减稍事出人,服用 80 余剂,复查 2 次精液常规均正常。 6 月后随访,其妻怀孕。
按 本病乃精子计数超过正常最高值,甚则超过 1~2 倍,造成男子不育。古典医籍未见类似记载,近代对其鲜有研究。徐师据其临床经验指出:其症在于数量上属太过之疾,而质量上则属不足之病,病机症结为肾虚湿阻,肾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等为标,治当标本兼顾。本例是由肾精亏虚,湿浊内蕴引起,方中何首乌、枸杞子、黄精、熟地黄、紫河车、五味子补益肾之亏损,薏苡仁、茯苓、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制半夏、萆薢等除湿化浊,诸药合用,使肾虚得补,湿浊得去,其症而愈。
2 血精
周某,男, 65 岁。 1994-08- 17 初诊。反复精液中带血 3 年有余,血色时紫时淡,多家医院检查均无器质性之病变,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刻诊:精液中混杂血液,血色淡红,伴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四肢乏力,畏寒尿频,易于 感冒 ,口中粘腻,舌淡苔白根黄腻,脉缓弱,证属肾阳虚弱,湿热内扰精室。治宜温清并进,通涩同用,以止血宁络。药用:鹿角胶 ( 烊化 )10g ,三七粉 ( 冲服 )3g ,仙鹤草 30g ,当归 10g ,赤白芍各 10g ,煅龙牡各 20g ,菟丝子、山茱萸各 10g ,五味子 6g ,车前子 ( 包 )15g ,猫爪草、苎麻根各 20g ,蒲黄炭 ( 包 )10g ,青黛 ( 冲入 )3g 。水煎服,每日 1 剂,服用 20 剂减轻,继用此方出入又进 30 剂痊愈,嘱续用通塞脉、二至丸、金匮肾气丸以资巩固疗效 4 周,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 血精之病男科并非少见,《诸病源候论》曰: “虚劳精血出候,此劳伤肾气故也。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虚劳则生七情六欲,气血俱损,肾家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矣。”房劳过度乃其主要病因,肾虚是其主要病机,盖“劳则必伤其精血”。临床辨治多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补益气血着手;然恩师认为此乃其施治常法,尚须细察辨治。本例患者年事已高,反复耗伤精血,迭进清凉之剂,伤及肾阳,加之湿浊内扰精室,肾之封藏失职,血随精出,故久病不愈。方中以鹿角胶、山茱萸、菟丝子、五味子、煅龙牡补肾固涩,温阳止血;车前子,猫爪草、当归、赤白芍、三七粉,蒲黄炭、青黛、苎麻根养血凉血,清利湿浊;合而共奏温、清、通、涩之功,诸症悄然而去。
3 房事 感冒
李某,男, 34 岁。 1994-08-23 初诊,结婚近十年,性生活正常,每周性交 1~2 次。近 1 年来每于性交次日微感恶寒,时有 发热 ,身楚倦怠,伴面色不华,头昏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弱。近两月尤甚,以致畏惧房事,证属精泄气阴两虚,风邪袭于肺卫,治宜益气养阴,宣肺祛邪。药用:生炙黄芪、太子参各 15g ,白术芍、黄精各 10g ,枸杞子 15g ,乌梅、茯苓、陈皮、防风各 10g ,羌活 5g ,连翘、桔梗各 10g ,甘草 5g 。水煎服,每日 1 剂,服 10 剂减轻,续服 20 余剂告愈。
按 恩师认为房劳易于损及阴精,精泄气虚,气阴之亏损不足,风邪挟杂它邪乘虚袭入,素体有所偏差,最易内外因相引为病。 感冒 虽属小疾,然与房事密切相关者不多,论治当虑精、气、阴皆虚。本例乃气阴两虚,气虚托送外邪无力, 阴虚 不能作汗达邪,反复房劳伤及阴精难复,虚体感邪缠绵不愈。故方中用黄芪、太子参、乌梅、白芍补益气阴,茯苓、白术、陈皮健脾以助肺卫,枸杞子、黄精补益肾之精血阴液,少用防风、桔梗、羌活、甘草宣肺祛风达邪;黄芪、白术、防风又具玉屏风散之意,诸药合用使气充、阴养、精足、邪去,故其效甚著。
4 阳痿
刘某,男, 36 岁, 1995-09-15 初诊。阴茎举而不坚,甚或不起半年有余,前医叠进壮阳滋阴之剂,效不显著。刻诊:近月余阴茎不能勃起,阴囊潮湿,溲黄余沥,性欲减退,腰脊酸软,肢倦神疲,易于疲劳,小便无力,舌红苔薄白罩黄根腻,脉弦细。证属肝肾亏损,湿热下注宗筋。治以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方以萆薢分清饮、菟丝子丸化裁:粉萆薢、茯苓、菟丝子各 10g ,山药、枸杞子各 15g ,泽泻 10g ,车前子 ( 包 )15g ,山茱萸 10g ,续断 15g ,柴胡 10g ,羌活、黄柏各 5g ,龙胆草 3g ,水煎服,每日 1 剂,以此方稍事出入, 40 余剂痊愈。
按 恩师尝言湿热阳痿,切禁忌乱投苦寒之剂,如龙胆泻肝汤等,以免萎更难起,湿热致萎亦有虚实之分,临证纯实者少,虚中挟实者多,其虚在肾,实在湿热,当予补肾导浊为是。宗《医学心悟》萆薢分清饮、《沈氏尊生书》菟丝子丸化裁,即使选用苦寒之品,亦以小量暂服为宜,中病辄止。故本例以菟丝子、枸杞子、山茱萸、川续断、山药补益肝肾,滋养精血,泽泻、茯苓、黄柏、萆薢、龙胆草、车前子清利湿热浊邪,柴胡、羌活升清阳以助降湿浊;诸药合用,共奏益精滋阴兴阳,清热利湿化浊之功,此乃标本兼施之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