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
TCT宫颈癌筛查指的是通过液基薄层细胞试剂盒采集宫颈口的脱落细胞,使用全自动薄层细胞制片机制片,并根据细胞核形态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是否具有癌变症状。
宫颈癌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若能在病变早期进行筛查,就能阻止癌变的发生、发展。宫颈癌筛查的重点,是在无自觉症状时期,发现癌前病变,在非癌时期及早进行临床诊治,从而预防、阻止癌变的发生。一句话“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意义在于--可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是tct步骤。
1.使用TCT专门的采样器来采集子宫颈细胞样本。
2.与常规细胞涂片不同的是,TCT是将采集器置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进行漂洗。
3.使用全自动细胞检测仪将样本分散并过滤,以减少血液、粘液及炎症组织的残迹。
4.显微检测和诊断。
在TCT测试中,临床医师按通常方法用TCT专门的采样器用采集子宫颈细胞样本,然后不是将其直接涂在显微片上,而是将采集器置入装有细胞保存液的小瓶中进行漂洗,这样就获得了几乎全部的细胞样本。患者的细胞样本瓶就这样被送往实验室,在那里用全自动细胞检测仪将样本分散并过滤,以减少血液、粘液及炎症组织的残迹,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薄薄的保存完好的细胞层,以备做进一步的显微检测和诊断。操作过程的不同决定了TCT测试阳性检测率的提升、不满意样本数量的减少。
展开全文
宫颈癌筛查项目
关于宫颈癌筛查的项目包括LCT、TCT和HPV等等,平时,我们经常会被问到“医生,这个LCT是什么?HPV又是什么?两个有什么区别啊?TCT和LCT有什么不同啊?”
其实,目前应用于宫颈癌筛查的项目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两大类。
宫颈细胞学检查根据检查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LCT)。其中传统的巴氏涂片法由于存在着涂片质量差、阳性率低的局限性,已逐渐被液基细胞学检查所取代。但是同时它还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所以仍然会被应用于一些大范围人群的筛查中。而液基细胞学检查中的LCT相较于TCT在样本处理、制片、染色和阅片技术上均有所不同,可以将涂片的满意率以及阳性结果的筛查率进一步提高。所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LCT是TCT的升级版。
液基细胞学检查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一次取材同时检测HPV,减少了多次取材的麻烦和不适。
液基细胞学检查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宫颈病变筛查技术。进行LCT检查时,使用专用的宫颈刷,刷取宫颈表面以及宫颈管内的脱落细胞,然后通过全自动细胞制备技术,将细胞进行制片、染色及观察。通过LCT技术,可以100%发现宫颈癌,并且还可以发现部分宫颈癌前病变,以及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感染。
LCT主要是从细胞学层面来判断细胞是否有异型性,可以发现已经产生变化的异常细胞以及癌变组织。
HPV检查
近年来关于HPV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宫颈癌都是由于高危型的HPV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因此,通过研究以及使用HPV疫苗,降低HPV的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目前HPV疫苗已经在我国上市,很多人也将其称为宫颈癌疫苗。其实,HPV病毒感染除了与宫颈癌相关,还与其他的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虽然说HPV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的发生,但是HPV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尤其在性活跃期的女性中HPV的感染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有80%-90%的感染者不需要经过任何治疗可以在两年内自然消退。因此,单纯发现HPV感染并不代表一定会发生宫颈癌,还需要结合细胞学检查结果共同判断。
所以,不推荐30岁以下的女性进行LCT和HPV的联合筛查,尤其是25岁以下的女性,不推荐进行HPV检测。
而30岁以上的女性如果发现HPV感染为持续性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发生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也明显增加。所以,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推荐进行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HPV检查可以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补充,对女性的宫颈癌风险起到一个评估的作用,同时可以对细胞学发现异常的患者协助进行分流处理。
展开全文
近日一项关于宫颈癌、乳腺癌(“两癌”)精准筛查意识和行动调研的报告出炉,借此机会再和大家聊聊宫颈癌筛查的事儿。
宫颈癌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但其实相对肺癌、肝癌、胃癌等更凶险的癌症,宫颈癌可以说是“不太冷”的杀手,甚至被认为是可以预防和可以治愈的肿瘤。的确,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针对宫颈癌,目前已经建立了“三级防控体系”。三级防控的最后一环是治已病,也就是对各种期别宫颈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和放射治疗,降低死亡率;二级防控是指宫颈癌的筛查和癌前病变的处理;一级防控则是指宫颈癌疫苗(或者称为HPV疫苗)的接种。
在我国宫颈癌一级防控(疫苗接种)才刚刚铺开的背景下,二级防控,也就是宫颈癌的筛查非常重要。即使未来一级预防广泛开展、疫苗普遍接种后,也不能取代二级防控。
因此可以说,远离宫颈癌的秘诀就掌握在女性朋友自己手中--你是不是了解这一疾病?知不知道怎么做筛查?是不是真的有所行动?最近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和豪洛捷医疗(HOLOGIC)共同发布了中国女性“两癌”精准筛查意识及行动调研报告,从报告数据来看,女性朋友对宫颈癌的认知和行动情况不容乐观。
一、对于宫颈癌,知之甚少
提起宫颈癌,90%以上的受访女性都表示他们多多少少还是了解的,但是大部分人的认知程度比较,很多都停留在“听说过”而已。对于宫颈癌的典型症状---同房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接触性出血),竟然没有一位受访者能够答出。尽管宫颈癌是唯一确定病因的癌症,但只有半数女性知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癌的直接因素。如果将受访者对宫颈癌的认识和对明星八卦生活的了解做个比较,估计颇有意思。
但也存在另外一个极端,有些人把HPV感染和宫颈癌直接划上了等号。这当然是不对的。HPV感染与宫颈癌之间的确存在因果关系,但HPV感染是宫颈癌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如果不感染HPV病毒,一般就不会得宫颈癌。但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文章中那样,“并不是一沾上HPV,就会得宫颈癌!只有长期的、持续的、高负荷地与HPV亲密接触,才会引起宫颈的癌前病变和宫颈癌。事实上,女性在一生中遭遇HPV的几率高达40%,甚至80%,它通常作为访客出现,多半自动离开。但如果您的状态不好(免疫能力下降)、环境适宜(多个性伴、不洁性生活),它就会克服一下,定居了!”
“至于HPV是如何缠上女性朋友的,有时是天知地知您知我不知,有的时候是真的不知道。通常是通过性行为传播,但接触不干净的卫生洁具和用品后偶尔也可能沾染上它。”
二、对于筛查,存在“不病不查”的误区
调研中被问及“女性应该在什么时候接受‘两癌’筛查?”时,有57%的女性认为等到身体出现一定不适再去筛查即可。由此可见,“不病不查”依然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
实际上,宫颈的癌前病变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在妇科门诊中见到的有出血、恶臭白带的患者,多半已经到晚期,后者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另一方面,有些宫颈病变看起来不太好,但它并非癌前病变,例如宫颈严重的“糜烂”样外观,而且有接触性出血,却不一定是癌前病变;而有的人宫颈看着很光滑,似乎一点儿问题没有,但筛查结果却提示癌前病变。有句话叫“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在宫颈疾病上,(肉)眼见都不为实,要靠定期的筛查才能发现。
宫颈癌有一个很长的癌前病变过程,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一级、二级、三级需要几年,再发展成癌又需要几年,如果有多次机会接受定期的宫颈癌筛查,就可能把这个过程给阻断,将宫颈癌扼杀在摇篮当中。显然,“不病不查”不可取。
三、关于筛查的认知,比较混乱
在对宫颈癌的筛查手段和频次的认知上,女性朋友们(甚至一些医生)的观念似乎还停留在“昨天”。仍有16%的受访者错误地认为传统的巴氏涂片对宫颈癌的筛查更准确有效,只有不到半数(48%)的受访者认识到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与HPV检测联合筛查更为准确有效。现在都趋向提倡原生态,似乎越是古老的东西越好,但是在宫颈癌筛查方面,我们需要接受科技的进步。
女性对于各个年龄段筛查频次的认知参差不齐。这情有可原,因为我们总是在追国际筛查指南,但这些指南更新很快,专业人员都跟不上节奏。那从实际的角度,到底如何做宫颈癌筛查,多久筛查一次最好呢?2017年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指导下,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组织编写并出版的《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做出了如下推荐:
25到29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每3年重复筛查;
30-64岁女性,首选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双阴性结果每5年重复筛查一次。如单独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则每3年重复筛查一次;如单独进行HPV初筛,阴性则每3-5年一次重复筛查
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女性需要缩短筛查间隔时间:艾滋病病毒感染;实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如接受实体器官移植);出生前有过己烯雌酚接触;CIN2、CIN3或宫颈癌治疗后随访;
一般认为终止筛查年龄是65岁(前提是近十年筛查结果均为阴性,连续3次细胞学检测阴性或2次联合筛查阴性)。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被称为TCT检测,主要关注的是宫颈细胞在致病因素下是否发现了异常变化,是看结果;HPV检测更关注的是有无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病毒感染,是查病因。TCT检测的敏感性较低,依赖于细胞学家的阅片水平,需要通过增加筛查次数来弥不足;HPV检测为(半)自动化操作,敏感度高,能显著减少筛查次数,但特异性不如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如果有条件,采取两种筛查方式进行联合筛查,能获得更为准确的筛查结果。
四、女性未采取行动的首要原因是认知不足
虽然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宫颈癌筛查很重要,但数据显示,落实到行动时,接受过两癌筛查的比例仅在两成左右。仅有23%的受访者接受过宫颈TCT和HPV联合筛查
报告显示,对宫颈癌筛查意义的不了解是阻碍大家进行筛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医生没有提出明确的筛查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网络信息”超过“医院里医生护士告知”,跃居女性朋友获取筛查知识的首位。这显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对女性的筛查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专业人士有责任利用网络强大的传播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科普教育,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健康信息。
总体而言,这次调研结果显示,即使是城市女性,在“两癌”精准筛查方面也存在知行不足的情况。希望女性能在健康的时候就关注自己,从现在开始,主动获取宫颈癌筛查知识,定期接受“两癌”精准筛查,远离风险,拥抱健康!
展开全文
如何进行宫颈癌筛查
针对21岁以上的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开始宫颈癌筛查。年龄小于21岁不必进行筛查。21-29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30岁前不需要进行细胞学与HPV的联合筛查。
30-65岁女性,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与HPV联合筛查。如单独使用细胞学检查,建议3年一次。针对之前筛查结果为明确阴性的65岁以上女性,可以停止宫颈癌筛查。已行全子宫切除的女性,如果既往无宫颈CIN2或更高级别病变病史者,可以停止筛查。
以上筛查频率均基于检查结果为阴性的基础上,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异常,必要时还需要提高筛查频率或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
展开全文
越来越多的女人也逐渐开始重视宫颈筛查,那么多久做一次筛查也是我们迫切想要知道的,因为宫颈癌的危害很大,做为女人预防宫颈癌绝对不能不用心,而且宫颈筛查不管对于哪个年龄段的女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此我也咨询过相关专家,妇科专家指出要针对年龄段来分别确定筛查的时间段及筛查次数。
宫颈癌筛查多久做一次合适?
首先,如果你是一个25岁以下的女人,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抵抗力好,而且各项身体功能也处于高峰期,如果无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且定期体检中没有发现任何宫颈方面的疾病,可暂时不用做宫颈筛查。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30岁以上的女人,如果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或者从未了解过宫颈筛查,那么最好在35-45岁之间做一次宫颈筛查,但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在25-49岁之间可以每3年定期做宫颈筛查一次。
最后呢,如果您是50岁以上的女性,每隔5年进行一次筛查是比较合适的,而对于年纪再大些的女人呢,比如说针对65岁以上的女人,如果宫颈没有任何病变,可以不需要再进行宫颈的筛查了。
宫颈筛查尽量不要每年筛查一次,根据年龄段来定期去进行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异常要明确病情并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
展开全文
宫颈癌筛查可以检查是否感染HPV病毒,以做到癌变异前的预防,有效降低宫颈癌病发率,常见的筛查有传统宫颈细胞涂片(巴士涂片)、TCT、HPV检查等。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定期的筛查和接种预防疫苗可以很大成度上降低病发率。
HPV病毒是宫颈癌的主要成因,目前针对性疫苗有两种:卉妍康,可以有效预防HPV16、18型病毒感染和其导致的疾病或癌症;加卫苗,主要针对HPV6、11、16、18型病毒,其中90%的HPV16、18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98%的HPV6、11感染是外阴癌、钢癌、尖锐湿疣等疾病的成因。
接种宫颈癌疫苗(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这些病毒的入侵,专家建议,接种年纪越早越好。一般而言,人体抵抗力最好的成长期是青少年时期,所以9-13岁的接种最佳,14-26岁可以补种。美国FDA和CDC建议的是未感染前接种最妙,建议接种年龄是9-26岁,这一阶段的人群基本上都是处于发育阶段的青春期,接种HPV疫苗最合适不过。
HPV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感染,所以在首次性行为前接种效果更好。
其实,这种筛查不仅仅是针对已婚已育的女性而言,其实只要来了月经的女性接种都是有必要的,大家都知道,女性经期其实也是一个排毒期,而且抵抗力相对来说较薄弱,病毒正是入侵的最好时间段,所以定期妇检也是有必要的。
接种HPV病毒对每个人而言都是需要的:男性接种,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还给女性朋友带来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女性接种亦是同样的道理。接种宫颈癌疫苗不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接种也不容忽视。
展开全文
随着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它是危害女性生命的主要病种之一。并且很多人发现时都已经是晚期,导致女性对它谈声色谈。
经常去医院我们可能会听到医生这样说:最好一年一次来次宫颈癌筛查,特别是过了45岁以后的女性更要每年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听听专家怎么说。
为什么女人要定期去做宫颈癌筛查?身体出现3信号,最好要重视
医生表示:女性到45岁以后也意味着进入中年期阶段,这个时候的女性身体素质也会减弱,如果身体虚弱的会很容易招惹上慢性病的缠身以及妇科病。特别是宫颈疾病很容易盯上这类人群。据数据显示:患宫颈癌的一般都是45-55岁之间的女性较多。所以针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一年一次宫检是非常有必要的。
尽管很多人每年都去做宫检,但依然有人再检查已经发现是晚期了。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了解这方面知识,了解宫颈癌早期的症状了。
宫颈癌早期会有3个症状,要重视:
1、接触性出血
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也就是女性在过夫妻生活时,就会出血,此时就要小心了,除去阴道的其它疾病可能是宫颈癌的前期信号,要引起重视。
2、非经期少量出血
一般宫颈癌早期的患者多数都会有月经中间流轿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非经期流血,这种血量一般比较少,没有什么疼痛感,容易被人忽视。特别是绝经期的妇女,如果有一天发生阴道有血流出,排除更年期的症状以外,可能是宫颈癌来临的征兆。
3、白带增多
一般女性患上宫颈癌以后,白带是前期的一种信号之一。刚开始的时候可能白带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慢慢的白带会变成像浆液的一样的分泌物,并伴有明显的腥臭味。其次白带再出现像米泔样白带,还有臭味,说明已经是晚期了。
做预防有什么好处?
一般来说宫擦大癌发病到晚期通常坱要十年的时间,所以救治的机率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能在生活多注意身体的一些信号,发现不对的及时去医院做治疗,这种治愈机率也是可以达到90%的。
最后小编想告诉大家:虽然中年期阶段是女性宫颈癌的高发期,但也并不代表年轻人群不会得癌。据现在癌症越来越年轻化,也要引起我们新一代人的注意了,不要因为一些事过度消耗自己身体,多爱惜它,它好整个人生都好。
展开全文
预防宫颈癌,查HPV还是TCT?哪个更靠谱?由于近两年来HPV疫苗的上市,大家对宫颈癌也逐渐增加。
我们都知道宫颈癌筛查需要检查HPV和TCT,但是拿到检查报告时却是满脸问号,这些检查报告到底怎么看呢?
TCT和HPV是什么?
TCT
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明显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
HPV
即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表现为寻常疣、生殖器疣(尖锐湿疣)等症状。临床上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元凶”。
HPV是检测有无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病毒感染,TCT是检查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宫颈细胞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化。
宫颈病变筛查的三部曲:TCT、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TCT作为第一道关卡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TCT,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一种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技术,同时还能发现部分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病毒、衣原体等,是应用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一项先进的技术。
但是单一的细胞学检查还不足以评估女性罹患宫颈癌的风险。根据现行的筛查方案,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异常的女性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组织学评价。
展开全文
卵巢功能减退,4年5次试管移植失败,第6次终成功!
输卵管积水,卵巢早衰,一代试管多囊+输卵管不通,努力5年终于好孕,分享我的经验
输卵管不通,多囊卵巢综合征,一代试管输卵管堵塞致11年不孕,5次试管婴儿,终于迎来我的宝贝
输卵管不通,三代试管,反复移植失败多囊历时7年终好孕,细数我走过的求子弯路,姐妹不要犯
多囊卵巢综合征,弱精,二代试管艰难的二胎
子宫内膜薄,子宫后位,二胎备孕,高龄,自营一次生化,两次胎停,终于迎来了我的小棉袄
生化妊娠,胎停世上哪有那么多“意外”?我的娃我来守护
人工流产,胎停,保胎经验,保胎用药二胎求子,却被胎停拦住去路
人工流产,胎停感恩所有,让我来到这人世间
复发性流产,人工流产,胎停十余年求子,宫腔镜术后6个月调理,好孕降临
宫腔粘连,子宫畸形,宫腔镜检查,宫腔镜手术33岁想生儿子,中西医结合调理3个月,喜得贵子
输卵管不通,久备不孕,试管一次成功好孕!
一代试管
被誉为“中国输卵管之母”
从医30余年治愈上万备孕患者
咨询专家医学硕士
师从中国宫腔镜之母-夏恩兰
师从国际著名的生殖医学专家TCLi教授
咨询专家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硕士
师从美国著名遗传权威专家John Fklink
武汉大学医学博士
咨询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妇产科及生殖医学30年
积累丰富疑难病例的处理经验
咨询专家医学硕士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
个性化超促排卵方案制定,获卵率高
咨询专家从事生殖不孕不育症治疗10余年
累积治疗输卵管及宫腔病变患者万余例
咨询专家